电视剧《大浪淘沙》:
以人带史,展现初心和使命
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大浪淘沙》海报

  近期在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大浪淘沙》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呈现了中共一大13位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生命轨迹和结局,成功突破了以往这类题材的所谓“分寸感”和“舒适圈” ,以人带史,详尽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伟大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近日,在由中国电视艺委会举办的电视剧《大浪淘沙》研讨会上,邵维正、李准、仲呈祥、李京盛等党史、文艺评论界的专家学者认为,电视剧《大浪淘沙》并没有回避党史上的反面人物,同时体现了剧名的寓意所在。“革命就像大浪淘沙,浪潮涌起,泥沙俱下,最终淘尽泥沙终见金。”中共党史专家邵维正说,历史就是那么复杂,还原历史很不容易,像陈独秀和马林的争端、李汉俊拂袖而去等都反映了历史,其中有文化的差异,也有人的个性差异。这部剧是活生生的党史教材。他认为,电视剧也要反映反面人物、反面教训的意义就在于,“革命斗争经过多少曲折、多少反复,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我们今后的道路,也不一定就是直线没有干扰的。当前,我们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变局将会使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青年人要经得起风浪和挫折,这才是正确的引导。”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也非常赞成“大浪淘沙”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身,与其说这是一种主张,不如说是一种实践行动。对每个共产党人来说,这种选择不仅是真理观、发展观的拷问,而且是价值观、人生观的最严峻拷问。《大浪淘沙》通过13个代表的相互对比,极其有力地告诉人们,崇高信仰的树立和坚守需要信仰者的献身精神,需要用生命来践行。”李准强调。

  《大浪淘沙》采用双时空叙事模式,以浙江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陈启航计划将正在运营的视频教学账号转作党史学习题材相关视频内容为发端,电视剧通过陈启航沿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轨迹做了针对性地回望,串联起1919年至1945年间发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吸引观众的手段,它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文化特征的一次重新发现,表现党史中的青春。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表示,通过陈启航的介入,观众和他一起看中共一大代表,同时也看到陈启航怎么去理解13位代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多时空、跨时空的对话关系,陈启航这个人物在结构上有非常多的叙事功能。《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透过陈启航的视角,可以自由在历史时空中进行闪转腾挪,可以根据叙事需要进行历史时空的裁减和组合,有利于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极大地节约了叙事笔墨。

  对导演嘉娜·沙哈提来说,《大浪淘沙》是她继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毛泽东》《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刘少奇》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之后创作的又一力作。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大浪淘沙》是深入到人生哲理的高度去探求当时这些人的人生选择,而且同当代青年的思考勾连起来,产生了一种独有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