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故事永远流传
作者:本报记者 杨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让红色故事永远流传

  ——“学党史 悟思想·红土地上践初心”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活动侧记

  5月19日至25日,由中国记协主办,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记协、赣州市委宣传部协办的“学党史 悟思想·红土地上践初心”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活动在赣州举行。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百新表示:“赣州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取之不尽的新闻富矿和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中国记协组织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各方面、各环节。”

  在5月19日的启动仪式后,记者团冒着细雨来到了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占地面积60亩的纪念园,由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组成。矗立在于都河边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碑座左右两侧分别刻有一首诗,分别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和解放后第一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之笔:“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这是当年中央红军踏上漫漫征途的真实写照。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一位位英烈的名字震撼人心,记者们纷纷表示重温这些故事仍会让自己的心灵深受触动。

  5月19日晚,记者团观看了在于都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的长征源合唱团《长征组歌》第500场公益演出。2010年11月,来自于都县80多个不同单位的100余名红军后人自发组建成立了长征源合唱团。成立以来,长征源合唱团以最能展现长征这段光辉历史的文艺作品之一《长征组歌》作为本团的主打精品节目。

  5月22日,记者团一行来到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了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以下简称红中社)旧址。这里陈列的最重要的文物是“一部半电台”,当年还是从敌人手中截获的。讲解员介绍,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红中社条件简陋,工作人员很少,但他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顽强的革命意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克服了办社办报的种种困难,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和播发的电讯,成为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武器。一些重要文件和消息,经过红中社无线电台播发后,冲破了国民党的封锁,传播到国民党统治区,扩大了党和苏维埃的影响,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记者团在红中社旧址旁,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

  赣州市兴国县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重要发源地。5月23日,记者团踏上了兴国这片红色故土。兴国人民不仅英勇无畏,更是颇有艺术才情。记者们聆听了当地流传的兴国山歌,它们伴随着红军一次次战斗胜利,唱遍了赣南闽西根据地。

  7天时间,记者团步履不停,深入于都县、瑞金市、兴国县等乡村实地采访、重走红军小道、调研红色小镇、赴散葬烈士墓群瞻仰先烈、与党史专家和红军后代座谈交流……做到了用“脚力”踏出实践足迹,用“眼力”发现动人故事,用“脑力”理解党史精髓,用“笔力”写出动人报道。当记者踏上回程的飞机,那个在瑞金大柏地旧址为游客义务讲解20多年的刘承汉老人的话又在耳边回响:“要把这些红色故事讲好、讲下去,让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永远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