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向梅、王馥荔、吕中等老艺术家——
散发“光”和“热”,一直未停歇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来,一些无良自媒体账号用杜撰老艺术家和知名人士“晚景凄凉”的虚假消息来骗取流量谋利。向梅、杨在葆、田华、王晓棠、吕中、王馥荔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纷纷“躺枪” 。其实,这些老艺术家的晚年生活依然充满了光彩,个人生活其乐融融;在艺术创作、公益活动、培养新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享受天伦之乐

  到了一定年纪,不少老艺术家有意识地淡出了银幕、荧屏和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老艺术家“晚景凄凉”或“不红”,而是跟普通人一样,过上了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如被谣言中伤的向梅表示:“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儿子、儿媳都很孝顺。”自淡出银幕后,向梅便把重心放在家庭上。向梅的儿子迟晶1986年赴美留学、工作,虽然与母亲较少见面,但与母亲的感情却很深,即使在创业的艰难时期,也不忘给母亲寄礼物。

  向梅希望自己的遭遇能够引发人们关注互联网上造谣这一不法行为,这些网络谣言寒了老艺术家们的心。向梅表示,作为老人,身体和精力不能够支撑为自己维权,希望年轻人站出来为老艺术家发声。

  另一位被造谣的表演艺术家王馥荔也在儿子的“艺术接力”中,享受幸福生活,其子王骁现在也是一名演员。王馥荔在接受采访时说,儿子在国外打工挣的第一笔钱就寄给了姥姥姥爷,王馥荔对此事印象极为深刻。在她眼里,儿子是个要强的人,在国外上学时,在一家餐厅打工,王馥荔去看儿子,即便钱没带够,还是跟老板“赊账”请妈妈吃了饭。这些事过去多年,都让王馥荔印象深刻。

  积极发挥余热

  有的老艺术家逐渐淡出事业,但仍旧坚持发挥余热。虽然选择不同,却都在过着积极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无良自媒体渲染的那么“凄凉”。老艺术家们尤其明白,德艺双馨才是艺术道路常青、经得住时代考验的根本,艺术家终究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年逾八旬的北京人艺演员吕中近年出演了《闯入者》《古董局中局》《中国式关系》,年逾八旬、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的祝希娟出演了《大雪冬至》《空巢》等作品,继续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塑造优秀的角色。“党的好女儿”田华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老人,而觉得自己依旧年轻,“我就像瑞士出产的手表一样,永远都停不下来,总觉得还有事情要做”。近些年,人老心不老的田华依旧活跃在观众的视线中——从电影《飞越老人院》《你若安好》,到综艺节目《我不是明星》,从《我们的旗帜》《复兴之路》等大型文艺演出,到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央视“心连心”等公益活动,乃至汶川、玉树、芦山等抗震救灾义演活动上,处处都有这位银发老人的身影。王馥荔经常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她说:“每次到基层和人民群众在一起,都使我倍感亲切和激动。他们朴实真挚的眼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才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

  “还艺于人民”

  老艺术家兢兢业业数十年,为党和国家的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一直对老艺术家非常关心和爱护,中国文联等各级文艺组织逢年过节便慰问老艺术家。老艺术家更是以年轻的心态,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越活越年轻。那些造谣的无良自媒体,显然低估了“人民”二字给老艺术家们的精神力量。

  谈及为什么在心态上永远年轻,田华认为是“爱”和“怕”所致,她说:“说‘爱’,是因为人民给予我的荣誉,让我倍感幸福;说‘怕’,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付出的还远远不够。”尽管从《白毛女》里的“喜儿”到《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从《秘密图纸》里的“石云”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颜少春”,身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的田华,塑造的一个个光彩四溢的角色深深印刻在了几代观众心中,但她依旧认为,自己创造的经典银幕形象还是太少,给观众留下的光影记忆还不够多,“无以报答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情”。

  王馥荔塑造了很多农民形象,而这些农民形象各有特点,这与她深入体验生活密不可分。王馥荔参与演出的《金光大道》《咱们的牛百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山神》等都是农村题材影片,她因此和农民接触得比较多。“为拍好这些戏,我要到不同地区去体验生活,河北、山东、河南、东北、福建等地的农村我都去过,因为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劳动方式都不一样,我们要一招一式地向当地农民学习,后来就都成了朋友。他们特别热心,特别重感情,有的到现在还一直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还寄点特产、小礼物来,我特别珍惜,一直珍藏着。农民们朴实、真诚、勤劳的优秀品质对我如何做人,对我的一生,乃至艺术创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王馥荔说。

  培养新人、薪火相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艺术家们晚年继续为艺术贡献余热的同时,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经验,为培养艺术接班人努力奔走。早在1996年,田华就创办了田华艺术学校,请知名老艺术家为有志成为演员的青年传道授业,每年新生入学时,她都会亲自上一堂德育课,教育年轻人“学艺先学做人”。作为“山花工程”的爱心大使,她与年轻人一同翻山越岭,深入太行山、大别山、狼牙山等革命老区,把书本、文具和学费交到“山里娃”手中。同时,田华还先后担任了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顾问、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形象大使、中国榜样公益爱心大使等职务,满腔热情地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人可以老去,但艺术之树常青。我没有离开时代、生活和人民,所以我这颗‘螺丝钉’还没有完全老化。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尽最大努力,继续为人民发出光与热。 ”田华说。可以说,田华的心声代表了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对于生活、对于人民的热情。将老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通过互联网传递给更多年轻人,恰恰应是自媒体的时代责任。

扫一扫浏览评论
《以造谣老艺术家“晚景凄凉”赚流量,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