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立言
作者:尚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尚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已逐渐从对西方美术的仰视转为平视,更加注重民族美术的现代性转换与创造,在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视觉史诗中体现中国美术自主发展的活力,这也必然要求美术评论的活跃和艺术理论的支撑。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在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探索中,自觉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立言,努力做好理论评论工作。

  一、破解理论难题,为视觉史诗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步履稳健,对民族美术、对引进而来的各种造型艺术进行扎实而深入的研究,以守正创新的方法论积极推进各个造型艺术门类的发展。针对这种新变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与各地文联合作创办“当代美术高峰论坛”,先后在济南、扬州、重庆召开,就当下中国美术现状及各美术门类的新业态进行把脉研判,为当代中国美术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高峰论坛聚焦创建当代中国美术理论体系的命题。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在西方世界改写了美术的发展方向,美术不再以绘画和雕塑为艺术主流,而是以装置、影像和观念艺术为发展目标。但在中国当下,绘画和雕塑仍是美术创作的主要媒介。有鉴于此,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美术》杂志社先后与四川大学美术学院、陕西师大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等院校联合召开“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等专题学术研讨会,就图像形象与造型形象的同异、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叙事性特征以及当代美术创作中的图像化症结等课题展开理论探讨。正是在这种积极的理论争鸣和结合当下创作实践的评论中,美术创作逐步回归艺术规律本位,使反映现实、描绘历史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获得了思想理论上的充实。

  二、营造积极的批评话语,引导青年关切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

  2020年抗疫最艰难的时刻,某些评论名家对抗疫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水平提出批评而引起舆论哗然。为了加强引导,我们一方面通过主流媒体积极评价抗疫作品在国家紧急时刻表达的人民心声,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外艺术史有关灾难题材美术创作的比较研究,使大家认识到:艺术功能既有长久的,也有即时的,我们期待美术家经过沉淀创作出更优秀的抗疫题材作品,但也不要忽视或抹煞那些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能够拿起画笔创作鼓舞民众的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而且,中外有关灾难表达的审美视点也不尽相同。

  由此引出当下青年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人才培养的大问题。2020年11月,由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共同筹划的“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召开,就青年美术批评的主流方向、中外美术理论比较以及当下青年美术家关切的话语建设等展开积极深入的研讨。大家普遍认识到,青年学者的美术学研究,不能沉迷于历史文献的钩沉,而应当体现青年艺术思想的活跃。青年美术论坛的重任就是要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关注中国现当代美术理论的创新性研究,把学院派论文写作与当代美术创作相结合的艺术评论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积极推动新时代中国美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老教授们的回信中,把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路标。美育工作是个实践问题,但也需要理论方面的研究与疏导。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与一些美术院校联合举办“当代美育建设与美术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围绕“当代美育建设与美术教育的关系”“新时代美育的现状”“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关系”等议题,对中华美育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美育与美术教育的关系及当代美育与美术教育的建构等问题进行深入评析和探讨。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还以“新时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系列”为理论评论工作的抓手,先后与甘肃省委宣传部、西安美术学院等联合举办了“国家美术形塑——新中国美术70年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研讨活动,从理论构建、史学梳理和创作评论等层面立体地推进美术生态的健康发展。作为中国美协27个专委会中具有思想引领作用的美术理论委员会,只有积极地和各创作委员会密切合作,才能深入当下创作艺术实践,真正为中国当代美术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