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宏观命题和落地创作的交集点
作者:马正强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9年10月接到任务之后,正午阳光高度重视,举全公司之力投入到《山海情》的创作之中。在时间紧、任务急的状态下,剧组主创仍把近半年的时间用在了大纲打磨上,历经十余稿,希望把一剧之本做到尽善尽美。

  2020年5月疫情稍缓,一方面孔笙导演在北京把关剧本创作、演员洽谈,另一方面孙墨龙导演率领的主创、制片、美术团队赴拍摄地深入生活,走访闽宁县及下属闽宁镇各村、西吉县等地,重点采访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数十人,收集音频素材上千分钟,整理材料和形成原创素材上百份。

  在采访创作中我们不断受到心灵的冲击,过去觉得这个题材很模糊,属于命题作文,一旦深入生活,大家就发现宏大叙事的发展性、实践性和合理性。采访对象中,有通过打工攒下资本,而后承包砖厂、跑运输、做工程、搞养殖的村民,他们一直在大胆探索、谋求发展;也有致力于解决村民的用水、讨薪、教育等问题,兼具辩证思维和实干精神的各级领导干部、援建干部,他们是作品群像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有福建来此推广蘑菇种植的教授、技术员;还有福建和各地来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就是这样一个个真实的人,不断发展的、有实践精神的人,让整个移民工程、扶贫工程得以实现,这就使我们找到宏观命题和落地创作的交集点,也使我们找到创作根基,摒弃刻意放大矛盾、编织流俗的情感创作套路,回归正义,回归生活。

  亲身所感也提升了创作的共情能力,我们让观众感受到这样的发展历程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的,国家政策是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从地窝子到土坯房到砖房,从打工积累资本到发展庭院经济再到产业升级,从脱贫致富到思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每一步发展都得有人撸起袖子干出来,我们的剧就是从成长和经历入手,展现闽宁模式的发展,调动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共情,讲述希望和发展。

  在《山海情》的创作中我们常常发出像刚参加工作的得福一样的感慨,“太难咧” ,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整个过程我们都不停地跟时间赛跑。正因为有些许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我们才更对伟大的工程充满了敬畏,对参与其中每一个平凡个体充满了敬畏。

  (马正强 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公司电影事业部总监,电视剧《山海情》执行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