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街舞》中作品编创对舞蹈语言叙事化的突破
栏目:观察
作者:刘丽珺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优酷推出的舞蹈类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三季共产生近千部作品,其中不乏立意鲜明、情感浓烈、思想深刻、氛围酷炫的原创艺术作品。作品分为表演性作品和即兴感作品两大类。即兴感作品是指街舞中原生态的斗舞,斗舞技术含量非常之高,讲究即兴编舞、音乐理解、高超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斗舞展示出现场感,是街舞艺术的魅力所在。表演性作品是指以主题为创作导向,讲求氛围煽动、情绪狂炸、思维点亮,运用街舞各舞种元素融合创编、叙事与渲情的完整作品,追求单舞种本体语言的深度挖掘与跨舞种语言的相互融合,是探索街舞中国形态和中国话语的重要指标。作品语言样态分为纯街舞类作品和舞种融合型作品两类,这两种模式均呈现出与西方街舞形态完全不同的风格特点。纯街舞类作品,涵盖了如城市编舞(urban)、震感舞(popping)、浩室舞(house)、锁舞(locking)、即兴舞蹈(freestyle)、地板舞(breaking)、传统街舞(hip-hop)、爵士放克(jazz-funk)、灵魂爵士舞(soul jazz)等类别纯语言编创。舞种融合型作品,则是把街舞各类别与中国古典舞、现代舞、民间舞、国标舞等舞种元素结合编创。

  街舞作品编创本体逻辑为突破舞蹈身体语言叙事化而形成有力表达。街舞动作编创逻辑本身就是将各个元素巧妙有机组合,形成“包袱”般的“新奇”视觉感,以此展现舞者技术、力量、体能及创意。作品编创路径主要由影视化叙事改编、音乐思想视觉化、现实思考感悟、融合舞种设计四种形式组成。

  第一种为影视化叙事改编。根据影视剧中的某个故事片段或某个触动点进行街舞主题式改编,包括两类,一类为根据影视剧中某个情节或故事片段进行阐释性改编,另一类为运用影视剧中的某些元素进行表达式改编的作品。第一类改编作品是场景化再现,第二类改编作品则是元素化提炼,虽然改编方式不同,但是均围绕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的原型呈现。如《龙争虎斗》的双截棍、形象模仿、经典吼叫声等元素提炼,呈现出李小龙电影中的武打场面及其感染力。 《变相怪杰》则是再现戴上绿面具后具有魔力的“斯坦利”在百老汇音乐剧场景中戏谑追逐的场面。

  第二种为音乐思想视觉化。运用街舞动律阐释音乐旋律,形成二重对位关系,以旋律动律化来表达作品思想与情感。作品Flame Tonight等对音乐思想性的选择与街舞元素化精神性的表达十分贴切,呈现出街舞的音乐视觉化意象。这种音乐思想的视觉化表达最初来自于流行歌舞的表演形式,以综合性感官体验来感受歌舞情景。街舞类作品则沿袭了这种创作方式,如作品Flame,将街舞动律和音乐节奏点相切合,呈现出“火焰”从点燃、续燃至爆炸的动感意象。

  第三种为现实思考感悟。将街舞元素重组来表达舞者主体性思考,以此构建中国本土化故事。如作品《瞑·旸》,将街舞中的手臂元素与太极手势动作有机结合,以此来表达中国街舞舞者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心境,以及在不断与自我对话及和解中的成长。再如作品Again,是运用木偶震感元素表达具有科幻指向和现代伦理意义的仿身人题材作品。作品之名“再”,也点明其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仿身人”是一种指代,指代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过气的科技产品和一切未坏而被遗弃的物品。

  第四种为融合舞种设计。《致敬卓别林》《阿里郎随想》等作品,街舞元素与舞种特色衔接比较“润滑” ,故事结构和情感起伏合理适中,作品画面炫酷且氛围浓烈能牵引人心。但从整体节目类型来看,这种尝试显得有些断裂,采用各舞种杰出舞蹈家与街舞舞者共创共演一个作品的形式,其问题在于街舞舞者进行舞种表达时未能较好展示出舞种动律与神韵,反而演变为对各舞蹈家的展示,其风头盖过了街舞舞者的跨界展示。

  可以说,三季《这!就是街舞》的展播催化了西方舞种中国化的华丽蜕变,成为讲中国故事、述中国情感、展中国精神的本土化舞种形态,也为舞蹈身体语言叙事带来别开生面的实践化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