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鸭儿嫂》:开掘扶贫进程中的人生意义
栏目:文艺界在行动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放鸭、赶鸭、喂鸭、捉鸭……以鸭子为中心的扶贫产业搬上了黄梅戏《鸭儿嫂》的舞台。11月11日、 12日,由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黄梅戏《鸭儿嫂》在北京市二七剧场演出。该剧是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共同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的选调剧目之一。

  黄梅戏《鸭儿嫂》以安庆乡村贫困户为原型,通过讲述“鸭儿村”的脱贫致富故事、基层百姓的寻常生活,折射出“诚信”“人帮我我帮人”“劳动致富”等朴素的价值观念,反映了我国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具有浓郁的安徽安庆地域特色。

  为了在同类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主创团队除了学习别人的作品,还查看有关扶贫的政论文章达数百篇。编剧谢樵森说:“我们先务虚,后务实。在获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先确立切入点。别人都在写扶贫,我们写脱贫。写贫困户在脱贫以后,会有什么作为?带着这样一个目的,到生活中去寻找典型。 ”在潜山待了半个多月深入生活,谢樵森遇到“鸭儿嫂”的原型:天柱山镇河西村一位妇女,因丈夫身患绝症,勇挑家庭重担,通过稻田养鸭脱贫致富,为了感恩社会,她还带领别的贫困户一同养鸭。剧中的女主人公鸭儿嫂张满秀,她养鸭脱贫致富后,主动帮扶邻居小六子走出观念上的贫困,恢复大麻鸭品牌养活一村人,冲破人情关明辨是与非……谢樵森回忆道:“我运用了拟人化和意识流的手法,把鸭子写得有灵气。例如,老麻鸭带着它的同伴进棚出棚,它通人意,随女主人驱使,特别是女主人在夜晚把它抱在怀里,跟它款款诉说。在写这一段戏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

  编剧、导演陈佑国表示, 《鸭儿嫂》主创团队希望能够从生活中打捞新理念,跳出扶贫戏的窠臼,积极地开掘超越“扶贫”进程中的人生意义,传递出互通的情感、共识的价值,书写人性的温暖、善良、真诚。饰演鸭儿嫂的是国家一级演员、黄梅戏实力派“唱将”余淑华,饰演小六子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一级演员潘伟,都很年轻,却都已演过很多有分量的剧目,有了非常丰富的舞台经验。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说:“让人欣喜的是,我院崛起的年轻一代已开始独挑大梁。这群年轻人有艺德、有主见、有本领、有担当,我经常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成就自己,在汗水里磨炼自己……其实,我就是想培养一支有能量、有情怀的年轻创作新班底,为黄梅戏所用。 ”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