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扶智”,给人民情怀以“最美底色”
作者:本报记者 杨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美扶智”,给人民情怀以“最美底色”

——记“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艺术沙龙

  从8月至10月,历时2个月,中国美术馆用500多幅作品向广大民众呈现了“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 ,以经典艺术作品讴歌在党的领导下,在脱贫之路上砥砺前行的优秀人物和时代精神。10月11日,“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艺术沙龙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出席并主持沙龙活动,参展艺术家解海龙、苗再新、陈坚、陆庆龙受邀参加沙龙活动。

  “艺术不仅要立足于殿堂之高,更要聚焦于山乡之远。 ”吴为山说。解海龙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在刚拿起相机的前10年中,解海龙的目标是“要拍照片要发表、要获奖,到展览厅展览,还要出书、办展,最好能够到国外交流,给人家去讲课。 ”那时解海龙以为这好像就是摄影的轨迹。但是,当解海龙得了很多奖杯之后,他突然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了,“就是得奖到死吗? ”解海龙不禁问自己。后来,在1986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解海龙还很不解,上不上学还用法律规定吗?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知道,那时的中国有上百万的孩子上不了学。“我能用手中的相机做些什么? ”这是解海龙脑海里思考的问题,于是,他拿着相机开始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考察纪实录。“这是我自己要做的事,不是某个机关让我做的事,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拿出一组反映孩子们渴望读书、反映老师辛勤的耕耘、反映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关爱的照片。 ”说是一年的时间,解海龙如今已经拍摄了30年, 30年间,他走过了26个省市100个县,拍摄了大量作品,在北京、青海、广东等地办展览,在展览现场,“我变成了一个宣传者,不断向群众介绍希望工程是怎么回事,大家该怎么献爱心、怎么盖学校” 。截至去年,希望工程已经收到161亿资金,资助了600多万学生,盖了20300余所学校,“我也由一个青年小伙变成了后脑勺没有头发的老头了” ,解海龙笑言。现在家喻户晓的希望工程宣传照片《大眼睛》即是出自解海龙之手。更让解海龙欣慰的是,“大眼睛”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是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从大学开始,她也成为了一个做公益的孩子” ,解海龙介绍。

  在平均海拔3000多千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族人民世代在这里耕作,各种原因下,塔吉克族人民非常贫困。今年已经61岁的陈坚在第一次到达这里时就被当地人民朴实专注的精神感动,下定决心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表达、展现塔吉克族人民。陈坚画塔吉克人从不会让他们刻意摆好姿势,画下“静态”的他们。陈坚一年中会多次到帕米尔高原住下,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同他们一起下地干活,捕捉最真实的劳动场景。一开始,经常有塔吉克族人理解不了陈坚画他们劳动的场景,认为种地、割草没什么美感,而陈坚告诉他们,“劳动是最美的” 。在陈坚看来:“ ‘以美扶智’不是说画家送多少钱给他们,我们是搞艺术、搞形象、搞视觉的,企业家送钱送物质,我们送精神,表达他们的美是我们一生的责任。 ”陈坚这一画就画了20年,画了500多幅,除了给中国美术馆等几个国家级美术馆收藏之外,陈坚一幅也没卖过,“好多人要买我的作品,就要塔吉克人物画,但我一幅也没卖过,一直守到现在,因为这些作品是我跟他们交往的情感所留下的痕迹” 。陈坚希望能通过“以美扶智”来改变自己和亲人、老百姓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要把这种美用情感传达给他们,这才是画家所应该做的事情。

  近些年来,陆庆龙以农民工为题材的作品陆续获得过一系列大奖,获得业界广泛好评。之所以这些作品能够获奖,陆庆龙认为:“因为我出生在农村,对农民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正因为对这些表现的对象有感情,充满感情地去进行创作,自己会被打动,也会打动别人。艺术表现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艺术家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再充满感情去表现对象是最重要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在逐渐转变,和城里人的差别没那么大了,表现难度加大,怎么根据时代的变化表达新时代的农民工,是陆庆龙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以美扶智” ,扶的对象是人民大众,故而艺术家的“美”不能脱离人民,苗再新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要有悲悯之心,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个人的小圈子,把自己与社会脱离开,‘玩’一些闲情逸致的东西。尤其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应该是站得更高一些,情怀更开阔一些,要创作一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主题性的创作。 ”在汶川地震时,苗再新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就已经创作完成了中国画作品《危难时刻》 ,后又陆续创作了《生死挺进》 《生命的支撑》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苗再新又连续画了三幅作品—— 《印痕》 《复工》 《复工日》 。“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必须是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当中,要有社会的责任感,而且,要用自己的艺术尽量能够反映这个时代,反映国家重大的事件,反映民生、关注民生,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他们的经历,这些画出来的作品才更有价值,才能够留得住。 ”苗再新说。

  听了四位艺术家分享的“以美扶智”的故事,吴为山感慨:“他们无论是深入到山区去,到老百姓的农田上,到帕米尔高原上,还是在书案上遥遥牵挂国家重大事件,他们都有一种人民情怀,这是他们最‘美’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