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文联就是到家了
栏目:庆祝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
作者:郝丽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北京市文联,在众多文艺工作者心里,它更像是文艺工作者之家。遇到困难了,找家里人商量商量,大家各显神通帮着解决;有好事了,请家里人前来捧场,多宣扬,助力事业更上层楼;哪怕平常日子,在什么场合碰着了,心里也是一喜,就聊聊行业里的新鲜事,互通有无。当然,北京市文联这个大家庭的运转更离不开各协会艺术家的支持,文艺创作、慰问演出、出国交流、展览展示、学术研究……都需要艺术家付出心血与智慧。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可以说,把各领域、各层次的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是党交给文联的政治任务,也是检验文联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实践证明,只有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成为文艺工作者事业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真朋友,才能真正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凝聚起来,推动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

  “北京曲艺界是最早感受到北京市文联大家庭温暖的群体。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常祥霖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天桥地区集聚了一大批吃过旧社会苦的老艺人,像大名鼎鼎的侯宝林、关学曾、曹宝禄、魏喜奎,还有耍杂技的金业勤等,其中很多人的户口在北京,却没有相应的组织,也没有艺术家身份。北京市文联的成立,使这些老艺术家加入了协会,找到了家,真正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做人也有了尊严。 ”

  提起这个话茬儿,京城“葡萄常”传人常弘也有段往事值得一说。2003年年底,一篇《 “葡萄常”难寻,绒鸟不再》的新闻让“葡萄常”后人常弘、常燕姐妹坐不住了。她们拿着报纸找到当时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驻会副主席于志海,倾诉了眼下发展的困难。于志海听后表示:“国家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你们就大胆干吧,北京民协支持你们。 ”受到鼓励,常氏姐妹开始操办恢复“葡萄常” 。2004年,沉寂18年后,“葡萄常”再现京城,两姐妹带着新作品参加了北京市文联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还看今朝大型民间艺术展” 。第二年,还注册了商标。如今,“葡萄常”已入选国家级非遗,获得政策扶持资金。

  始终坚持把“做人的工作”作为核心任务,最广泛地团结、凝聚文艺工作者是北京市文联的立身之本。通过举办多个门类、各种品牌的培训班,培养文艺人才和骨干力量。1950年8月,北京市文联会同多家单位联合创办北京业余艺术学校,学校设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5个系,老舍、赵树理、田汉、贾作光等亲临讲课,第一期即培训学员1220人。至1952年底,共有6841人参加学习,为基层单位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其中不少人后来颇有成就。

  举办大赛、展览、展示会是文联搭建的又一出人出作品的平台。借助老舍文学奖、春燕奖、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北京青戏节、“北京意象”系列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北京合唱节等评奖争优活动,众多作品和艺术家从中成长起来,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通过剧本推介会这个平台,长了很多见识,认识了很多朋友,写作的理想更坚定了。 ”“方便快捷,即便推介会结束,剧本仍旧可以受到关注。 ” ……北京市文联自2013年开始专门开设剧本推介会,定位于服务好处于爬坡期、创业期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群体, 2017年更首次设立了宋庄、 798分会场,联合55个艺术工作室展示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作品,不少作者专门从外地赶来寻求机会。常年有效的“网上剧本超市”更成为广大影视公司发现好本子的淘金库。

  针对文艺作品被抄袭、商标被冒用、打官司取证难等问题,北京市文联延伸工作手臂,成立专门部门,多次召开不同行业的维权法律知识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律师到场答疑解惑,遇到具体的法律纠纷,也力所能及地提供各种证明和帮助。

  “我已经不再是‘北漂’了, 2003年我幸运地作为北京文教系统文化创意产业代表入选了第四届北京市‘十佳进京创业青年’ ,后来又获得了北京户口,成为新北京人。还有机会作为体制外代表,经北京音协、北京市文联的推选,参加全国‘四个一批’人才评选。 ”作为相关扶持政策受益者,北京勇者善歌文化传媒总监孙义勇对北京市文联充满感激。

  到了文联就是到家了。1月16日,北京市文联“百花绽放筑梦时代” 2020新春联谊会举办, 600余名文艺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话家常、演节目共迎新春。很多老艺术家白发在首,年轻后辈则踌躇满志。“1958年从艺以来,我一直是和北京市文联、北京剧协同步成长的,感情非常深。 ”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两次梅花奖获得者刘玉玲难掩欣喜。2009年,北京市文联曾为刘玉玲主办从艺50周年研讨会,总结其艺术生涯和表演心得。虽已年过古稀,刘玉玲依然希望与北京市文联一起为传承戏曲文化贡献力量。

  从过去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到如今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 70岁的北京市文联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吸收各方面的优秀会员加入,推出影响时代的优秀作品,就是凭借70年前那份“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积极回答时代课题,这份心、这股勇气最能激发人的潜力,让它行稳致远,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