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约的室内乐汇聚不简单的“交响”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疫情防控常态化,演出规模受限,国交音乐家探索室内乐演绎普及新形式

用简约的室内乐汇聚不简单的“交响”

  张女士今年65岁,退休前从事财会工作。周末,她坐在北京音乐厅稍显空旷的观众席中,聆听中国交响乐团演出的“多彩的室内乐”音乐会,一面欣喜,一面悄悄给国交算了一笔账,“这样的上座率,演出一场根本不赚钱,他们登台,就是为了用音乐告诉我们,疫情正在退去,我们的生活不久就会恢复正常” 。

  “真的盼了好久。 ”张女士说,能作为观众参与到这样一场特殊的演出中非常幸运,“在没有发生疫情的时候,每个星期在音乐厅里坐两个小时是特别幸福的,在家听音乐,用再好的音响设备也找不到这种感觉” 。

  多年来,张女士一直保持着到音乐厅聆听音乐会的习惯,她喜欢二楼侧面的座位,可以看到钢琴家弹奏的手和交响乐演奏中各种乐器的分布。她一般会一次性买好半年的票,价格很便宜,节目单、票根,都是她抽屉里的珍藏。张女士还喜欢旅行,谈及旅居国外的经历,她说:“在欧洲,没有这么容易欣赏到音乐会,在北京,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音乐会,普通收入的家庭想听就可以听到。 ”

  “这半年都在想念着舞台和观众。 ”大提琴演奏者狄博说,疫情防控期间,在家的主要工作就是练琴,虽然不能正常排练、演出,但在专业训练上和平时是一样的。“练习了很久,终于可以演奏给观众听了。 ”

  回顾半年来的心路历程,狄博说:“一开始最焦虑的不是什么时候能演出,而是那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和人们什么时候能脱离危险,我能做什么。后来力所能及地参与创作了一些抗疫作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心里才踏实了一点。内心平静了一些之后,就在思索,我们还是要从本职出发,专注于艺术,也反思了之前的演出状态,在注意力、演奏方式等方面纠正自己,从演奏技巧上沉下心来打磨、提升。 ”狄博表示,演出恢复了,他的思考就有了实践的舞台,“对于演奏者来说,音乐就是我们的语言,为了和观众更好地交流,要在舞台上保持更好的状态,珍惜来之不易的演出机会” 。

  此次音乐会,观众欣赏了海顿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皇帝”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的《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第一乐章、第四乐章》和铜管五重奏《诗人与农夫》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号手的节日》 《我心永恒》 《太阳照常升起》 《龙猫》 《我和我的祖国》等。

  尽管观众人数受限,音乐会仍延续了演奏中穿插讲解音乐常识的惯例,每一支曲目演奏之前,演奏者会向观众介绍一种乐器的特点。对于平时很少独奏的乐器如大号,演奏者还专门施展“绝技” ,让观众领略其神奇的多重音效。观众通过此次音乐会了解到,与弦乐重奏相比,管乐重奏的形式确定时间较晚,故而弦乐重奏演奏的多是悠久的古典作品,管乐重奏则擅于对已有的管弦乐作品、电影动漫音乐、歌曲等进行改编创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演出规模、观众人数有一定限制,室内乐成为音乐普及极为恰当的形式。交响乐队圆号副首席周宏介绍,交响乐是从室内乐发展起来的,从四重奏、八重奏到上百人的交响乐团,在编制上都是高、中、次中、低4个组成部分,弦乐、木管、铜管,无论哪种乐器,都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编入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交响乐是复杂的重奏。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一起,靠什么演奏出一支作品,除了看指挥,更多的是需要室内乐合作的基础——我的旁边是谁?我能不能听见他的演奏?离我较远的演奏者和我的演奏是什么关系?我演奏的时候大提琴在做什么、小提琴在做什么?没有演奏的声部什么时候开始、结束他们的演奏?每个演奏者心里都有总谱,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怎么把复杂的旋律、节奏融在一起,对演奏者的要求非常高,这种整体感知能力是在四人、八人乃至更多人参与的重奏中磨练出来的。 ”

  周宏表示,任何一个优秀的交响乐团都是以优秀的个人为基础,组成优秀的重奏组合,最终形成完整的管弦乐演奏。室内乐音乐会可以更好地展现演奏者在不同形式演奏中的能力,让观众把握从室内乐到交响乐的发展脉络,在一台演出中综合弦乐重奏、管乐重奏作品,既有经典的古典作品,也有亲切的改编作品,对审美需求不同的观众都会有吸引力。

  回顾不能登台的时间,周宏表示,无论演奏者与观众还是演奏者之间,面对面都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小型的重奏、大型的交响乐演奏都离不开合作,离不开长期训练形成的默契。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尝试了很多线上合作、训练的方法,配合音视频技术,自行组合创作的作品受到了网络观众的欢迎。他们也了解到国外音乐家演奏的一些方式,比如静场演出、连线演出、云合奏等,除了先进的网络、音视频技术条件,这些形式还需要演奏者之间精密的合作。周宏说:“面对面交流可以靠眼神、肢体动作的提示相互配合,在线合作时,这些辅助条件就被削弱了,音乐家需要依靠听觉、对彼此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熟悉来合作,比如通过聆听呼吸,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发声、什么时候有速度变化,这对音乐家整体感知力的要求更高,有一点偏差,就会清晰地反映在乐曲的不和谐上,所以即使是听上去很简单的作品,我们也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制作,每一个演奏者要像指挥一样,对作品中每一种乐器的速度处理、强弱变化完全了然于胸,合作才能尽可能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