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象点击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艺两新”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文艺界队伍持续扩大,团结引领新文艺群体取得制度成效。“文艺两新”不断壮大,从独立画家、独立电影人、网络作家、新媒体艺术家,到自由撰稿人、独立制作人、自由演员歌手等,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学艺术门类,从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到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成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艺两新”以特有的灵活、自主的优势激荡起无穷的艺术创造活力,顺应社会对文化艺术新需求的期待,以艺术供给和市场需求为根本,熟稔行业规律,形成了一大批新型文艺形态和类型。如何团结、引领和服务于“文艺两新” ,使其在当前的文艺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文艺界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拓展文艺界队伍的新机遇。

  以各级文联为代表的国家文艺组织开展了专项调研,结合其市场规律、文艺条件、生存环境、生活方式、艺术个性、思想状况等,研究制定了加强团结引领“文艺两新”健康成长的具体措施办法。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已建立新文艺群体代表人士人才库,共发展新文艺群体会员1256人,占新增会员总数的27 . 93 %。积极引导新文艺群体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中国文联举办专门面向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培训班38期,参训人员3370名。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建设,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均建立会员数据库,初步实现主要业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推进文艺领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以中国文艺网为龙头的新媒体矩阵效应正在形成。推动“文艺两新”权益保护,包括著作权、社会保障权和名誉权等,这是服务“文艺两新”的一个重要且务实的方式。完善职称评价,健全奖励激励机制,畅通新文艺群体职称申报渠道,创新符合新文艺群体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此外,积极扩大志愿者服务活动覆盖面,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创新新文艺群体参与文艺志愿服务方式和内容,加强新文艺群体社会化服务机制建设。国家主流创作扶持资源向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新文艺群体倾斜,中国文联全年资助新文艺群体项目32个。加大对新文艺群体生产的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作用的原创精品的扶持力度,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评估标准,积极向新文艺群体宣传基金功能,加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发挥项目融资对接方面的积极作用,使资金支持的力度、有效性与回应性更加科学合理。

  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文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文艺家协会艺术行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文艺生态日益健康清朗。中国文联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和各文艺家协会行风建设委员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了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召开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推进会,组织开展“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专项工作,及时处置了一批违纪违法、失德失范会员,科学应对泛娱乐化、恶意调侃、学术不端等广受群众关注的文艺热点问题。

  ◎网络文艺日益高质规范发展

  整体来看,这一年是中国网络文艺从高速发展到高质发展、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成长的转型年。“资本寒冬”的冲击诚然带来不利影响,但也同时为网络文艺提供了“去泡沫化”与“转型阵痛”的难得机遇。主流文化与网络文艺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深化,从主题表达、价值承载到文化迭代等方面深层交融,与顶层的网络文化治理、底层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中间层媒体融合的推动均密不可分。同时,从产业生态角度看,文艺的生产与消费的交互作用推动了交互叙事的发展与参与式消费的深化。

  在视频直播方面,网络逐渐融入实体,嵌入生活。网络文艺开始超越网络空间,为实体经济赋能,如短视频“带货”与“带动热门旅游路线” 。“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正在成为主要的内容供给生态。

  网络文艺的内容审查和管理力度大幅加强,先后出台《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 《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 《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 《关于严格执行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规定的通知》等,不仅细致规范网络文艺内容审核,平台的监管和防沉迷系统也全面开启。有关影视行业的天价片酬、抠图替身、数据造假等问题也得到有效遏制。过去几年大规模的“下架、停播、整改”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让网络文艺从业者在“禁区”之外找到了开阔的良性生长空间。

  ◎文化产业与艺术市场融合升级

  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电影、电视都在曲折中前行,艺术品市场略显低迷。电影产业稳步增长,年度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全年电影总票房达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电视剧生产数量和收视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不过,国产电视节目在海外传播方面也有向好趋向,如《声入人心》与CAA中国和美国制作公司Vainglorious达成合作,宣布其原创模式签约发行北美地区。这或许说明影视产业已进入平台期,长期微增时代正在来临。在生产数量降低的同时,作品质量与产业竞争力则表现出提升迹象。凭借科幻电影、动画电影等不同类型作品的品质提升,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达64.07%,在与好莱坞电影等进口影片的短兵相接中略占上风。在提质减量的同时,结构优化也成为本年度影视行业的重要发展走向。大量缺乏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差的影视公司纷纷退出市场,据统计,全年共有超过3228家公司名称及主营业务涵盖“影视”的公司注销或吊销,远高于去年。这显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发挥效应,加速影视行业的去泡沫化进程。在传统影视公司面临艰难的生存境况之时,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猫眼影业等互联网影视公司表现亮眼,“互联网+影视”也将持续为影视行业带来新增量。

  从代表传统文化产业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与代表新兴文化产业的数字娱乐市场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产业在减量提质上的努力方向,即国家文化市场整体需求饱和,亟待拓展新领域。以全年艺术品交易为例,上半年全球艺术品拍卖交易总额为69.8亿美元,同比下降17.4%;而中国的拍卖成交额占全球总成交额的25.3%,仅次于美国,同比下降12 %。数字娱乐产业增长迅猛,以游戏为例,国内游戏企业通过深耕自主研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取得较快增长。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2308.8亿元,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国内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895.1亿元,同比增长15.3%,在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115.9亿美元,增长率21%,高居世界第一。但游戏用户规模自2018年开始就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新增用户减少,国内游戏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数字技术带动艺术创新发展

  这一年被媒体称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年。在文化产业的驱动上,科技力量的作用正在不断凸显,体现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创新化趋势。在文化产业领域,相关技术于算法分发、人脸识别、深度学习、音视频生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科技部等6部门共同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要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与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5G等有关的数字化生产在这一年出现了质的飞跃。国家提出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及终端快速普及的方案,推进5G应用生态发展,加快5G商用步伐,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先进的技术支撑促发了移动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这其中又以网络视听文艺用户群体为主。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游戏、手机网络文学应用的平均使用率高达70 %以上。在这一基础上,文化生态日趋繁荣,小众文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这表明网络文艺和数字艺术在整个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重要性愈益凸显。

  在网络文艺之外,数字技术与造型艺术的结合也是数字艺术领域的重要现象。前几年还是艺术领域新事物的新媒体艺术展览,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网络、视频影像技术和计算机虚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新媒体艺术展览已经成为社会公共文化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数字艺术展”是本年度最重要的新媒体展览。此次展览由主题展、视听艺术展、文化+科技展三部分组成,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艺术家的数字艺术作品同时亮相。这也是在数字艺术领域,首次以“亚洲”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展览。通过数字媒介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及回应,展览呈现了看似不同的数字艺术面貌背后存在的复杂的亚洲在地性和全球化语境下的交融性,构建了一个文化与科技对话的平台,推动着面向未来的跨领域文化创新。一些主题艺术展注意深挖汉字、功夫、京剧等中国传统元素的表意功能,以数字艺术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新解读和演绎,体现了中华文明基因对亚洲乃至全球艺术潮流的影响力。

  数字技术改变了艺术创作和体验的方式,也改变了当代艺术的交易方式。许多藏家已经开始使用数字媒体渠道购买艺术品。区块链也正在踏足并提供相比传统更为安全的艺术交易方式,对于非在世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市场面临着艺术品真伪的考验,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数据分散化存储的特性也许将在未来赋予艺术更安全的交易环境。

  (“年度概观”“艺象点击”摘自《2019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总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