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静观与深描
——评纪录片《第一线》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韩飞 张嘉琪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武汉身处疫情漩涡和舆论中心,从1月23日宣布封城,到4月8日正式解除隔离管控措施, 76天里,数万医护人员、志愿者身处一线,与病毒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世界日益被把握为图像”的当下,纪实影像以各种形式记录了武汉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最真实的画面向观众传播疫情第一线发生的事件。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和国家卫健委宣传司指导,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与优酷网、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的5集纪录片《第一线》近日在优酷视频播出。该片将镜头聚焦重症监护室、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居民社区、志愿行动……摄制团队在武汉封城后的第一时间深入一线,直至武汉解封, 70多天的拍摄全程记录了武汉一线人员的艰难奋战。

  本片从五个切面展开,围绕在疫情中最为重要的场景和环节进行叙述。第一集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区,向观众展现了病情最为严重的重症监护室实况,摄影师深入隔离区记录下来一线医护人员的日常高压工作。第二集切入江岸方舱医院,作为这场战“疫”中最伟大的决策之一,方舱医院的建立极大程度减小了疫情的扩散和传播,面对外界各种质疑和好奇,该集平实记录了这个临时组建的“大家庭”里的温情故事。第三集全面展示了雷神山医院的内部情况,向观众揭示了这座10天完工的医院中所发生的救治故事。第四集围绕三位志愿者展开,在一线医护人员奋战之时,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在背后默默奉献力所能及的力量。第五集聚焦社区管理,有序有效的社区排查是这场疫情胜利的关键一环。最后,武汉解封的信号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一线医护人员陆续撤离,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以真实的影像被书写进历史。

  本次疫情作为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给主创团队留下太多的时间进行策划。总导演赵曦在讲述拍摄过程时提到,一线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拍摄与策划往往重叠在一起,既需要有拍摄新闻一样敏感的捕捉能力和反映能力,又需要经过沉思,所以摄制团队采用现场全程记录的方式,以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还原事实经过。

  直接电影一般认为最早开始于美国人德鲁于1960年拍摄的具有时事新闻跟拍属性的纪录片《初选》 。作为一个创作流派,直接电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几乎刷新了世界纪录电影的美学规范,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引入中国。直接电影是一种“旁观”的美学,追求一种过程性、非干预式记录,创作者明确拍摄对象、事件以及拍摄目的,但是基本不清楚事件的走向和最终拍摄结果。这种情况要求纪录片主创团队要有总体把握和分析预见的能力,而且这种分析、把握和预见从构思开始一直要贯穿于整个拍摄过程之中。 《第一线》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临时捕捉。如第五集围绕社区展开拍摄时,摄制团队偶遇前来买药的90岁高龄老太,出于对事件的敏感性,摄影师现场与导演组进行沟通,直接更改了拍摄计划,全程记录下老人几经辗转独自买药的画面。艰难的过程与老人充满愧疚的神情令人动容,由此增强了观众通过影像对现实的感知与认识。在拍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对主题的表达,创作者与现实的交互相关,既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也是历史观与方法论统一的思考,面对事件发生的一切变数都不是机械的应对,而是基于记录生活、映照真实的纪录片本质属性。

  《第一线》使用了大量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摄影师往往手持摄像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后期通过“同期声+无画外解说”的方式,尽可能忠实呈现不加控制的事件。此时的创作者是旁观者,主创人员最大限度克制对事实走向的介入。 《第一线》中使用了大量跟拍镜头,在进入到隔离区时,几乎全部以手持的方式进行拍摄,在病人突发心梗需要进行手术时,晃动的镜头、嘈杂的环境、来不及进行构图的画面,还原了事件发生的现场,强调了事件的真实性和突发性,从而加大了事实对于观众的视觉冲击。此外,该片没有使用旁白进行解说,以拍摄对象的同期声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声音构成。在方舱医院的拍摄中,面对庞大的人物群体,画面通过人物之间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嘈杂的环境音进一步实现对于真实性的建构。医生交班讨论、医患之间的沟通、学生上网课、患者一起跳广场舞……在极力客观的表述之外,也建立起场景沉浸感,从而实现了直接电影希望通过创作主体的沉默释放观众的能动性,主动抓取默会的信息。

  赵曦认为,每一个亲历这场灾难的人都是《第一线》的主角。作为关注社会现实题材的纪录片,该片以旁观者的视角,平视着在困境中的每一个人,没有神化医生角色,职业之外他们也是父母、子女,会因一通与家人的视频通话感动落泪,会因治愈一位病人欢呼雀跃;没有放大生死悲痛,患者们渴望救治、焦虑担忧,也会在医院里跳广场舞、写作业、闲话家常。被摄对象以普通的社会身份出现,在镜头近距离注视下,困苦环境之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被呈现;平静的注视给予了对疫情漩涡中的人最大的尊重,尽量还原现实事件的本貌,增强了真实感和贴近性。

  在平视社会现实的观念下,该片在记录中无形完成了关于“平凡英雄”的人物形象塑造。片中,面对这场疫情,货车司机、快递员、企业老板、政府公务员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了同一身份——志愿者,他们货运蔬菜、分发盒饭、给外地滞留者送去冬衣……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在特殊的语境之下,凸显了善良、朴素的人性之美。这些不同职业的志愿者都有着同样的初心,在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社会公民的代表,在每一个人都是平民英雄的价值观念建构之下,架起了纪实影像与现实语境的外部联系,重新唤起观众对自我公民身份的认知,从而在观看中获得了社会集体身份认同感。在被他者感动之余,每一位观者也为“我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民众记忆中的伤痛正在被慢慢抚平,但我们不能忘却这场艰难的战“疫”经历。正如赵曦所认为的, 《第一线》的存在就是为了记住这段历史,无论是在一线战“疫” ,还是默默承受生活重压,都值得被铭记,无论是悲壮宏伟还是生离死别,都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