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八百里高寒》:展现铁道兵的奋斗精神
作者:本报记者 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建设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铁道兵群体,在零下50摄氏度高寒的恶劣环境中进驻大兴安岭,为运出木材、支援建设而开山铺路,奉献青春、挥洒汗水乃至牺牲生命。10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铁路文工团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艺术剧院联合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八百里高寒》在北京二七剧场首演,真实再现了中华儿女艰苦创业、建设国家的感人历程和他们的奋斗精神。

  话剧《八百里高寒》由董妮编剧、姜涛导演,故事以1964年铁道兵进驻大兴安岭建设通往林区深处的铁路为主要内容,讲述他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舍身忘我、英勇开拓,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把钢铁轨道铺进了人迹罕至的林海雪原的故事。大兴安岭行署副专员蒋迎娟介绍,正是这些可敬可爱的铁道兵,让嫩林铁路贯穿大兴安岭,延伸到了中国版图最北端的漠河。据介绍,为了创作这部作品,董妮做了大量资料收集、人物采访工作,并把这些丰功伟绩凝练为“突破高寒禁区铺设幸福之路”的表达主题。

  2016年,董妮在参加一个活动时看到了大兴安岭编排的一个讲述铁道兵故事的节目《大开发的脚步——挺进高寒》 ,被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深深感动。说到创作这部作品的缘起,董妮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在新中国的建设中还有这样一个建制、这样一群战士,在贡献着青春、挥洒着汗水、奉献着生命。铁道兵在大兴安岭的‘艰苦奋斗光荣、勤俭节约光荣、参加会战光荣’的‘三荣’精神,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在这样一个契机里,我更加认定要为我们的铁道兵做点什么、为铁道兵战斗过的地方做点什么。我要用艺术的形式来再现当年的铁道兵,让人们记住铁道兵,因为他们是开发者、拼搏者、奋斗者、奉献者,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丰碑、永远的英雄。 ”

  为了表现出铁道兵的历史沿革,包括如何组建、如何开展大会战、如何全员“兵转工” ,表现出“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的历史和纵深,话剧《八百里高寒》多处采用了人物跨时空同台交流的场面。姜涛表示,这是一段鼓舞人心、荡气回肠的奋斗史,千千万万铁道兵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他们的故事应该被铭记。

  在此次演出中,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员霍青在剧中饰演姜家修,这是他第一次全面了解铁道兵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剧中铁道兵在800里沿线、零下50摄氏度的高寒无人区建设铁路,尤其让他感到震撼。霍青谈到,精读剧本时,每次都会被姜家修和战友们为了国家铁路建设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男女主人公在艰苦的环境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他们为了信仰与事业舍弃了个人幸福。霍青表示,自己深爱这个角色,虽然排练任务重、时间紧,但一定会精益求精,塑造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