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种小戏展演举办,点评专家探讨戏曲传承与创新——
把握“两个源泉” ,戏曲更有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戏曲的活力来自两个源泉,一是传统,一是生活。我们以生活来拓展传统的技法,以技法来提升生活的质感。 ”2019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种小戏展演近日在山东博兴举办,点评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在谈到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时表示,一方面戏曲的行当艺术、功法技艺要世代相传,另一方面要将其置于当代生活中进行再创造。传统戏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在数百年的打磨中,前人不断从中发现新的艺术空间,在细节上不断细化、不断贴合时代与人的审美诉求。

  此次小戏展演由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山东省剧协、滨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滨州市文旅局、博兴县人民政府承办,共展演了34个剧种的38个小戏,既有高甲戏、汉剧、吕剧、锡剧、滇剧、淮剧、庐剧、瓯剧、眉户、二人台、赣剧等特色鲜明的地方剧种,也有青州清音戏、西秦戏、正字戏、平讲戏、二夹弦、祁太秧歌、文南词、沾化渔鼓戏、花朝戏、瑶剧、扽腔等难得一见的稀有剧种。展演展示了各个剧种的技艺,也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剧种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探索。

  传承:于积累中再发现再创造  

  “这次展演很多小戏是以丑角为主,提醒着我们戏曲艺术除了高台教化,还有这样一种独特的审美传统,那就是以小人物为表现对象,体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趣味、喜剧风格。 ”王馗说,这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生旦戏,其实丑这个行当和老百姓互动更紧密,更贴合普通人的生活。

  像淮海戏《借靴》和弋阳腔《张三借靴》 ,讲的都是一个书生要去给人做寿,怕自己衣着不体面,问人借靴,靴子的主人以靴子如何来之不易为由不肯出借。“弋阳腔《张三借靴》中,两个丑角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借靴的人虚荣、蛮横,靴子主人讲究、精细,为了这双来之不易的靴子,宁可脚不沾地爬着走,虚伪中又有真实。 ”王馗说,历代传承者赋予了这些人物深刻的理解和入木三分的表达,丑中有美。“这种夸张的、漫画式的表达,对应着很多精湛的技巧、经典的桥段,都保留在小戏中,我们不能丢失。 ”

  又比如淮海戏《戏牡丹》 ,讲的是吕洞宾向药铺掌柜牡丹问药,出各种难题来“戏”牡丹,其中保留着民间猜谜的传统趣味,是游戏,有智慧,又很好地守住了边界,吕洞宾是戏弄,而非狎昵,牡丹机智,俏而不浮,作品诙谐而不落俗。

  “戏曲艺术的传承不仅在于演的时间长短,更在于积累中的再创作,表现空间的再发现。 ”王馗说,这样的小戏要长期扎根基层演下去,一方面保持喜剧风格,另一方面,演员表演要保持一种青春状态,喜剧性才能更为凸显。

  还有许多作品展现了剧种绝技的传承成果。“高甲戏中有大量丑行的艺术,小戏《骑驴探亲》展示的是彩旦的功法,演员不仅五官,还有脖子、肩、腿、脚下处处都见功夫,而且不脱离人物,完全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展现的。 ”点评专家、中央电视台戏曲编导许玉琢说。

  西秦戏《刘锡训子》 、淮北梆子《伐子都》给点评专家、全总文工团原总团团长、导演娄迺鸣留下深刻印象。“刘锡这个人物的道具只有一把椅子,他有一个长长的唱段,从头唱到尾,坐在那里几乎没有动,可是椅子的单腿站立、转动,暗合着他心情的起伏和唱段的节奏,看得人心潮起伏。 ”“ 《伐子都》和《麦克白》有点像,一个是害了主帅,一个是杀了国王,表现人物内心的恐惧, 《麦克白》主要依靠语言,而《伐子都》用的是各种身段、高难度的毯子功等,演员还扎着靠。 ”娄迺鸣说,“这都是戏曲特有的表现方式,它想尽一切办法以技巧、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看就懂。 ”

  创新:以传统之韵发当代之声

  沾化渔鼓戏《老邪上任》以保护青山绿水为主题,讲的是村监会主任老邪为全村当家,坚决反对村里建砖厂,与村主任“抬杠” ,两人为“降服”对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这是一个古老的稀有剧种传承保护成功的例子。 ”点评专家、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介绍,沾化渔鼓戏从2000年初开始抢救性保护,当时只余下一些乡村老艺人还掌握着剧种技艺, 2006年被列为省级非遗, 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除了整理改编,还创作了新编戏和现代戏,包括郑板桥系列, 《墙角》 《枣园夜曲》等, 《老邪上任》曾获第十八届群星奖,为稀有剧种如何抢救保护、如何与当代对接提供了借鉴。“两个人物互不相让,一个邪、一个犟,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趣、有节奏地你来我往数个回合,把矛盾推向极致。体现地方特色的俗谚俚语、体现剧种特色的唱腔丰富了表现力。角色之间的交流、判断、反应,拿捏得就像话剧那么准确到位。 ”周光说。

  花朝戏《三看亲》讲的是姑娘同财主、屠夫、清贫小哥相亲,以对歌、猜谜的方式选中了心系农耕的清贫小哥为夫婿。“ 《三看亲》是彩调的经典剧目,花朝戏作为稀有剧种,移植成熟小戏来丰富自身,又把客家民俗风情融入表演,尤其是姑娘同三个相亲人对唱山歌,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于两个地方剧种是一种互相的拓展。 ”王馗说。

  淮剧《把关》讲的是父亲怕当干部的儿子犯错误,守在儿子小区门口当保安,对前来给儿子送东西的人严加盘查。给点评专家、 《中国戏剧年鉴》副主编李小青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亲的“儿是父母心头病”唱段,抒发对儿子的担心,儿子的“攻关、把关、破关、固关”唱段,抒发对人生“关”的思辨。李小青表示,两段唱均是唱词洗练、比喻恰切,不仅情真意切,而且运用特有的板式,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充分展示淮剧唱腔特点、剧种特色,以传统之韵,发出了当代之声。

  传统戏如何创新?正字戏《吕布试马》带来思考。点评专家、昆剧表演艺术家林为林介绍,这是一出典型的体现戏曲艺术虚拟性的折子戏,舞台上以鞭代马,完全依靠演员的技艺把马的烈性、吕布的骁勇、试马的惊险表现出来,其中有很多高难度的腿功和毯子功。“一方面动作技巧要完整地传承,另一方面要在技巧之上展现人物的内心。 ”林为林说,董卓为拉拢吕布赠其赤兔马,吕布试马要突出一个“逗” 、一个“戏” ,“不是赶路时的催马前行,不是打仗时的人困马乏,比如一个下叉,是和马的较量,不是马失前蹄,吕布看马的喜悦、上马的艰难、试马的雄心、降服赤兔马的得意,要分出层次,细腻地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