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端午成为老百姓的精神高地
作者:本报记者 张志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在湖南汨罗屈子文化园拉开帷幕。“弘扬传统节日,要让人民群众对节日的文化氛围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也要对节日背后的文化土壤有深入的理性认识。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表示。

  汨罗位于洞庭湖东,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晚年行吟求索、投江殉节之处,这里的端午节也因屈原而更加丰富,其中既有祭祀屈原等传承已久的仪式活动,也有方兴未艾的《离骚》全文背诵大赛,挑战成功者不乏80岁的老人和8岁的小学生,让人感到传统其实离我们很近。

  “中国的端午节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不仅源于其核心观念——辟邪祈福的强烈诉求,而且端午节在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地方适应性,除此之外,端午节的历史文化融合性也很强,能在转化中传承、在创新中传承。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向柏松说。

  在汨罗市长乐镇,小孩子又一次站上了上市街抬阁故事会的高空,演绎《陈塘关》 《穆桂英》 《盗令》等古老传奇,街道两边家家户户在门上插了艾枝挂了菖蒲,在门口包着粽子,龙舟在湖畔整装待发……所有的节日都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民众在节日中对文化记忆一次又一次进行再思考和再解读,传统节日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宪昭表示,当代的端午节俗不仅保留了传统,更有增进群众文化交流、培养集体意识的作用,体现了民众对自身生存发展的积极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汨罗将端午与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联系起来,有效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吃粽子、插艾枝、划龙舟是端午节的普遍习俗,同时南北方根据不同的精神需要,以及各自的地理、历史条件,创造出不同的端午习俗,这正是传统节日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屈原这一历史人物融入传统的端午文化,让端午节的习俗因为屈原而更加丰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认为,端午和屈原的融合在节日习俗上体现了精英和民间两种不同的传承模式,民间传承多具有地方性、本源性、情感性和主流性,精英传承多通过文人的呼吁言志,表现了求索不息、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念,使得端午节成为老百姓的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