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拍摄“无需理由”
——赖声川、于坚、段正渠、张亚东摄影作品在京展出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巴黎(2011年) 于坚 摄

  戏剧家赖声川、诗人于坚、画家段正渠、音乐家张亚东,如果这4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拿起相机,他们将选择拍摄什么?他们的摄影作品与他们的“本职”艺术创作会有怎样的关联?正在新创办的中国摄影画廊举办的“无需理由——赖声川于坚段正渠张亚东作品展”通过70幅摄影作品让人们了解到戏剧之外的赖声川、诗歌之外的于坚、绘画之外的段正渠、音乐之外的张亚东。

  戏剧家赖声川在台湾辅仁大学念书时,图书馆里的《时代生活》中布列松的作品让他叹为观止。他说:“虽然我知道有很多其他的摄影作品是经过后期制作的,但是我一直认同布列松那种刹那间捕捉人生片段的概念。 ”在近20年中,赖声川热衷拍摄生活中看到的影子,他认为“按下快门就是了,不再去修整或修正,刹那即是成品” ,“只不过我选择不去捕捉生活中属于人类活动的事物,而是选择所碰触到的影子,可能这就把我带进一个比较抽象,完全属于形式的世界吧” 。透过本次展出的《影系列》作品,观者能够与独自漫步街头,观看、发现、凝视,按下快门,然后得到众多斑驳的色块的赖声川,产生戏剧之外的交流。

  本次展览中, 4位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不是玩票似的闲情,他们把摄影与自身的工作相互关联,把摄影当作艺术创作的素材与灵感的触发,并通过影像实践对社会和人生进行别样的观察与思考。就于坚的摄影作品而言,不论是他拍摄的家乡,还是他镜头里国外的影像,都充满了日常的细节:一口锅、两把熨斗、几只鸥鸟、几张欢愉的脸,和他的诗句“何处是外祖母的藤椅何处是她的碧玉耳环”有着某种相似性,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回望故乡,还是在外旅行,我倾向于保持细腻和敏感。在我看来,无论是赋诗还是拍照,发现和展示生活中的细节都至关重要” 。

  画家段正渠的摄影作品则带有纪实摄影风格,这与他的拍摄目的有关,他的拍摄多用来为他的绘画积累素材,他说:“对我来说摄影主要用于记录,我往乡下跑,总希望能捕捉到一些在我看来有意义的场景和瞬间,对我的创作能有所帮助” 。他的摄影作品并不特别在意光线、构图,也不刻意记录一个线索,也不试图讲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和故事,他更关注某一个触动绘画灵感的瞬间,记录着乡村的人们和那里的风景。“无论摄影还是绘画,在我看来重要的首先还是个人的审美趣味”“没有好的眼力、修养,没有高的审美趣味,单靠器材绝对出不了好作品。在艺术中,语言应该是一种精神。依靠这些,才能从内而外地散发出创造力” ,段正渠说。

  “科技的发展让摄影这门艺术不再只是有钱有闲的人才能玩的东西,未来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大家都去关注和记录自己的生活。这多好!只要能保有想拍下某刻的冲动,能保有从庸常中看出美的眼睛,摄影就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张亚东对摄影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对本次展览的题目—— “无需理由”的解释。张亚东从小时候第一次进照相馆就对摄影有了兴趣,他对摄影十分痴迷,比如冲洗照片时可以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期间任何音乐都不想听,只想安静聆听暗房里的水流声,享受摄影带给我的乐趣” 。作为王菲、莫文蔚、朴树等一众歌手的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在流行音乐界人气甚高,他的摄影作品和他本人安静的性格十分契合,静物是他最爱的拍摄题材,所以他把注视给了一朵花、一片水、一枚刚使用过的在自家卫生间里的剃须刀。

  本次策展人马夫表示, 4位参展艺术家都是在各自的艺术行当中颇具影响力的人,他们的摄影也给“熟悉”的摄影带来一种新鲜。本次展览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摄影画廊主办,是中国摄影画廊成立后的首展,将持续至6月30日。李舸、王文澜等摄影家参加5月28日举行的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