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上海之春”
——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综述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沪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4月28日,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纪念《梁祝》 60周年音乐会”中落下了帷幕。4月8日至28日,在为期21天的音乐节期间,数万名中外观众走进各大艺术场馆、近百万市民通过线上线下艺术活动参与联动,近距离参观、体验、交流、互动,感受“上海之春”的艺术魅力。本届音乐节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力推新人新作”“弘扬传统文化”“鼓励艺术交流”“推动跨界融合”“促进艺术惠民”等主题推出37台主体演出项目;此外还举办了精彩纷呈的创作、展演、惠民、研讨等系列活动。

  60年品牌,谋求新发展

  今年是“上海之春”举办的第60个年头。60年来,“上海之春”已推出近千部原创作品,一首首作品由新作沉淀为经典,一位位音乐人从新人成长为名家。

  本届音乐节不仅吸引了多国杰出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来沪交流汇演,推出了7台国际交流演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打开了长三角音乐、舞蹈发展的崭新格局:首次集结了长三角地区音乐、舞蹈的最强阵容,沪苏浙皖四地艺术家联合策划、联合采风、联合创作、联合展示、联合推广。活动既显现了融合交流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又充分体现了每个地域所特有的艺术特色—— “海上新梦”委约作品“ ‘大江入海流’原创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中,三地6位艺术家描绘上海海派文化特有风貌;“锦绣中华”系列演出“魅力江南——民族管弦作品音乐会”中,四地音乐人呈现各地江南文化不同风情;“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长三角优秀舞剧片段集萃”“长三角地区手风琴巡演”“长三角合唱音乐会”等长三角联合创作和表演活动,则让江南文化的魅力在海派文化的平台上绽放得更加精彩。

  今年也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这部作品是用音乐语言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在“上海之春”舞台上首演。近几年来,“上海之春”在打造“码头”功能的同时不断提升“源头”作用,多部原创作品在“上海之春”舞台上首发、首演、首创,并通过“上海之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去年“上海之春”开幕式上首演并获得好评的“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 ,今年特别邀请了国外知名乐团进行重演,南欧老牌乐团塞尔维亚广播交响乐团演绎了中国《盘古开天》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牛郎织女》 《鼎定天下》 5首原创作品。

  70年华诞,再推经典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本届音乐节特别策划了“ ‘我和我的祖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主题音乐会”作为开幕演出,并推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版块,包括“庆祝建国70周年原创声乐作品音乐会”“70华诞——上海经典舞剧片段展演”及音乐剧《九九艳阳天》等,展演了一批具有持久生命力、深受人民喜爱的音乐舞蹈作品。

  开幕音乐会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从历届“上海之春”曲目中精心遴选了一批红色经典,展示70年来由“上海之春”舞台推出的,由上海和全国老一辈音乐家谱写的优秀音乐作品。尤其激动人心的是,当描绘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招展的动人场景的经典作品《红旗颂》 ,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再一次奏响时,其创作者、89岁高龄的作曲家吕其明热泪盈眶。吕其明表示,这部作品近年来一直在反复修改、推敲细节,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创作的时间太过仓促,但更主要的是经过多年生活经历,尤其是感受到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之后,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开幕式当晚,最终定稿的《红旗颂》新鲜出炉,全球首演,定稿版《红旗颂》尾声配器加强了国歌的旋律,爱国主义的激情在音乐中更加喷薄而出,感染了全场观众。

  “80后” “90后”新人新作挑起大梁

  “上海之春”历来秉承助推“新人新作”的宗旨和办节方针,本届音乐节推出的37部作品中,新人新作占比超过40 %,有6台青年艺术家专场演出、 9台高质量的原创新作音乐会,尤其值得欣喜的是一大批“80后”和“90后”成为创作和表演的中坚力量,挑起了新生代音乐舞蹈事业的大梁。

  上海民族乐团“90后”二胡演奏家卢璐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带来《弦歌·心路》二胡专场音乐会。近年来,上海民族乐团不断涌现出一批朝气蓬勃的民乐新生代,卢璐便是其中的代表,首演了二胡协奏曲《近月》等多部优秀原创作品,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展现出当代青年民乐演奏家的风采;“90后”中提琴演奏家沈子钰,曾获纽约国际青年艺术家大赛第一名、特蒂斯国际中提琴大赛第一名,她在本届“上海之春”带来一场独奏音乐会;“90后”作曲家龚天鹏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互通为创作灵感的《第八交响曲》 ,运用了海纳百川的交响乐语汇,展现了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各国各民族和平相融的美好祝愿;上海歌舞团舞剧新作《永不消逝的电波》参与舞者均是“80后”“90后” ,主演朱洁静、王佳俊用精湛的舞艺表现了70年前他们同龄人的崇高信仰,与他们进行精神上的对话,并把他们的精神通过舞蹈的展现永远留在舞台上面;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带着一帮“90后”登场,他说:“我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舞台的时候,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这个舞台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如今,希望能借‘上海之春’的舞台让更多观众认识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也鼓励他们接过接力棒,加入到推广、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行列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

  “00后”新群体走近高雅艺术

  为了培育更多音乐爱好者,尤其是更多“00后”学生群体关注高雅音乐,音乐节组委会探索尝试了新的思路和举措。本届音乐节开放了更多高校艺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除了已有的上海音乐学院以外,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纷纷加入,一大批“00后”音乐系学生走进“上海之春” ,感受高雅音乐的独特魅力;本届音乐节还特别为少年儿童小观众准备了更为规范化、体系化、品牌化的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了《巴黎圣母院》 《成长的快乐》 《很久很久以后的仓颉造字》等多台儿童剧演出,以及“青少年音乐精品(器乐)专场”“小星球音悦会第三季”等少儿音乐专场演出,为艺术普及和少儿美育作出贡献;本届音乐节还推出了更受“00后”欢迎的网络宣传传播方式,与“文化云”和“东方网”等合作,进行网络直播、微视频互动等,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参与到“上海之春”的演出和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