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应该重新认识“人设”
栏目:艺论纷纷
作者:郭铂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香港某男艺人婚内出轨某美籍香港女艺人,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此事件发生之前内地多位艺人也因学术造假、发表不当言论、家暴、诈捐、偷税漏税以及其他私人生活问题被媒体曝光,人设纷纷崩塌,演艺事业遭受重创。曾经的他们因为完美的人设而备受关注,但现在,也由于人设崩塌被“贬为庶民” 。那么,“人设”在这一戏剧性的变化当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人物设定简称人设,原指对动画中出现的人物角色的造型、衣装样式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功能上为后续人物情节发展打下基础。后来引申为一种娱乐行业的营销模式,即通过多种方式对艺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禀性进行包装打造,以符合大众尤其是关注者的某种心理需求。

  人设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式,一种是主动式。所谓被动式,意即一位艺人出演了电视剧或者电影里的某个角色,作品收到良好的反响,主要角色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观影者主观上认为艺人在戏外也是如此。而主动式则是为了迎合大众对于某种偶像形象的喜爱、幻想甚至是崇拜,从而利用各种曝光机会,重复式地将这一形象印入大众意识。比如,一提到硬汉,我们自然而然想到施瓦辛格、史泰龙、杰森·斯坦森;一提到睿智的老人,就想到摩根·弗里曼、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在笔者看来,这些人设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其具备了某种人性的闪光点,代表了大众对于自我改善和提高的美好愿望。文艺作品以情动人,以精神震撼人,就拿硬汉形象来说,其勇敢无畏、勇于担当的精神对受众起到的激励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受众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关注艺人,正是由于他们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希望通过学习偶像,不断激励和改善自我,最终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境况。反观某些艺人,利用人设获取大量关注,攫取巨额利润,而后却我行我素,目无道德法纪。作为人设的受众,尚且是在人设中主动地获取着正面价值,而作为人设的“生产者”“缔造者”“拥有者” ,为何不能以这些人类美好形象为目标、为蓝本,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品行和素养呢?

  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人设的来源都是相对纯粹的,甚至可以说是纯洁的:一是高质量的作品,也就是艺术的感染力;二是观众的美好期待,理想愿景。在一些访谈节目中,某些艺人坦言,为了维持在公众心目中的完美人设,他们感到疲惫,甚至一度想退出娱乐圈。当艺人们因人设感到疲惫时,已经忽视了最重要的两点,第一,没有分清楚自己是在戏里,还是在戏外,没有搞清楚演员和角色的关系;第二,人设除去是一种营销模式,更要紧的,应该是一种人生目标,至少是一个榜样。而艺人所创造出来的榜样,无论公众如何理解、看待,艺人都应该首先去尊敬、学习和追求,担负起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