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质疑地肯定我们的文化”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田沁鑫
栏目:两会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璐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让我明白在新时代,如何能够为人民抒怀,为伟大的时代创作出符合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尚的文艺作品。 ”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联组会上,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导演田沁鑫第一个发言,会后她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田沁鑫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话语,更让她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传统戏曲需要“守正”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田沁鑫关注的话题是地方戏曲的保护,尤其是陕西一带的地方戏曲保护,田沁鑫介绍,陕西有着丰富的小剧种资源,除了秦腔,汉调二黄、同州梆子、汉调桄桄等十多个剧种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许多剧种正处于濒危状态。在两会上聚焦戏曲,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我们今天是幸福的,我们需要坚决彻底毫不质疑地肯定我们的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

  谈到新时代传统戏曲应该如何寻求突破和发展,田沁鑫说,传统戏曲需要“守正” 。“我并不认为传统戏曲要为了迎合当下观众,在形式上无根基地尝试改变,传承戏曲首先要‘守正’ ,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性,我们可以在剧种创新上努力,有利于戏曲的新发展的探索是可取的,但不是把自己真正的传统破坏掉。 ”

  谈到探索,田沁鑫举了自己编剧并导演的《北京法源寺》的例子。她说, 《北京法源寺》截取了从戊戌变法到戊戌政变的十天这一晚清历史节点,用政论体加推理悬疑的笔法,写了晚清政治家到精英知识分子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为何这部戏能成功?田沁鑫表示,是由于其运用了现代的结构方式去处理这部戏剧。“我对这部戏的思考体现在时空的设定上和故事的推进上,通过舞台展现宫廷、民间、寺庙三重空间,将戏剧事件浓缩在惊心动魄的十天之内。 ”

  科技在舞台上运用是大势所趋

  田沁鑫介绍,她的艺术审美深受科幻思维的影响。她小时候非常爱看科幻故事,上学的时候把学校图书馆里的科幻小说都看遍了。“对科幻的喜爱到现在都深刻影响了我的创作思维,让我产生了结构空间的可能,我的戏都是立足传统与现实之间,在未来,我相信科技在舞台上的全面运用是大势所趋。 ”田沁鑫认为,对流行元素没有必要趋之若鹜,但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舞台上工程技术化的展现,是当今世界舞台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各地不断涌现脱贫事迹之时,田沁鑫最近也正在排这样一部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 ,这部剧是特意为广西百色创作的,故事内容取材于广西百色地区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为了完成创作,田沁鑫和创作团队先后数次到百色采风调研,挨家挨户走访,和当地居民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细节。“那些默默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带给我最真实的鼓舞,当地生活的百姓的质朴形象也深深让我感动。希望未来这部戏能够在农村和乡镇演出,让当地的老百姓看到属于他们的故事。 ”田沁鑫说,文艺创作要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这部戏能为提升当地农村建设、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建设水平产生一点影响,她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