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妆”的艺考让艺术本身更受关注
栏目:艺论纷纷
作者:伊一芳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艺考现场,有工作人员拿着湿巾挨个给考生擦脸,检查是否带妆,据媒体报道,中戏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专业今年不允许考生带妆考试。

  艺考是很多立志从事艺术事业的学子的必由之路,为了迎接艺考,许多学子经年累月地进行艺术训练,付出了无数辛勤的汗水。但纵观近年来的艺考现场,各家媒体“长枪短炮” ,捕捉、标榜考生的“颜值” ,艺考俨然成了帅哥美女的竞技场。久而久之,一种非理性的艺考观在社会上形成——长得不好就别考虑艺考这条路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带妆”的规定,无疑有助于艺考回归理性。所谓艺考,考的是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考生的气质、内涵和综合素养本应当重于外貌,相貌即使作为考察项目,判断标准也应当关乎特点和个性,而非是否“漂亮” 。文艺界崇尚的“德艺双馨” ,也没有把表面化的“美”作为衡量尺度,而是将“馨”即内在的美作为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从艺者。由此观之,“不带妆”之规,将对“艺考观”起到良性作用,鼓励和引导更多考生将对自身外貌的关注转移到内在修养与知识技能的提升上。

  同时,“不带妆”之规也有助于端正艺术源于生活的认识。当今演艺界一些从业者,镜头前光鲜亮丽,生活中自我要求极低,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是错误的认识使他们把艺术和生活割裂开,认为所谓演艺事业就只是在镜头前装装样子。考生以生活中的样貌应考,而非为考试特意修饰打扮,昭示了艺术本就与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在生活中一贯良好的自我,才能在艺术事业中展现良好的形象,而非临时抱佛脚所能实现。把握好生活与艺术的距离,能够让从艺者在从艺之初就形成一种真正理性、健康的艺术态度。

  当然,仅仅是考生“不带妆”还远远不够,艺术院校、考核者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不是从“颜值” ,而是从“艺术”层面来判断一个考生是否有实力。只有这样,艺考才能少些浮躁、浅薄与功利,真正回归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