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传承文化 “博物馆们”大有可为
——从故宫口红“嫡庶之争”说起
栏目:第一评论
作者:言白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网络上包含“嫡庶之争”字眼的多篇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被大量转载,而其中的主角是两版故宫口红。12月9日,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推出六种色号故宫口红,故宫博物院文化服务中心也于11日推出了故宫口红,引发网友质疑,到底哪一版为故宫所出?笔者了解到,两家店铺的入口链接都出现在了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两家都是院内官方店铺,只是部门、定位、风格有所不同。

  在围绕两版口红的争论过程中,两版口红什么关系?谁在生产故宫文创产品?不同店铺主营什么?一系列问题引人关注。我们不妨从这一个个问题中跳脱出来,姑且只看事件本身。从中不难发现,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于口红是否真正为故宫所出,人们首先关心的不是口红的使用价值,而是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就这两版口红而言,无一例外在设计上都别出心裁,口红色号来自故宫博物院所藏红色国宝器物,口红外观的绣球花、水仙团寿纹、牡丹、仙鹤等吉祥图案设计则从清宫后妃服饰与绣品汲取灵感,据说还引入了“3 D打印黑科技” ,难怪令一众网友“种草” ,而就在各种争论愈演愈烈时,两版口红的部分色号一度售罄。从一众网友的反馈来看,大多是被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所吸引,在这里传统文化与时尚也可以无缝连接。而且此事件还引发人们将目光转向有关于口红的各种典故和历史,如古代宫中女子如何化妆、如何涂口红,口红在古代的名称等等一系列文化常识,事件本身由一场口水争论演变为一场文化的溯源之旅,可见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近年来,传统文化不再代表着严肃高冷,开始走近人们的生活,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仅靠展览展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期待,对于公众来说,“把展品带回家”的愿望愈加强烈。基于此,相关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也各具特色。国家博物馆和某国际化妆品品牌合作,以《千秋绝艳图》中的五位美人为创作灵感,推出了限量款唇膏;故宫联合某珠宝商推出“太平安和”项链以及“锦绣良缘”手镯;河北博物院在开发长信宫灯3 D拼装模型的同时推出插画系列产品;苏州博物馆和某电商平台联合以“型走的历史”为主题,推出了24款苏州博物馆元素定制款服饰……博物馆提供IP资源,与社会资源充分对接,融入鲜明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正在消弭曾经横亘在博物馆与民众之间的鸿沟,让活起来的文化遗产更加亲民,彰显出无限的青春气息。

  据统计,仅故宫博物院, 2017年通过自营、合作经营和品牌授权,文创产品收入就已超10亿元,文创产品种类接近1万种。可以说“博物馆们”正在搭建自己的文创商业版图和一个坚守IP价值与开放互动的产业链,这对于传统文化或博物馆自身都前景可观。而另一方面,文创产品的开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此次故宫口红虽然受到热捧,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还存在外观设计上和某品牌雷同、色号不够丰富等问题。而且从整体情况看,目前国内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开展文创研发的博物馆数量在逐渐增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许多产品只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单复制,或者刻意为之导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尴尬。因此真正能开发出有文化内涵,又能得到市场认可的文创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相关开发者做到不迎合、不跟风,投入更多的情怀和责任。而此次故宫口红事件,从另一角度来看,倒是也给“博物馆们”提了个醒,虽然文创能给自身带来更多关注,但也应该提升版权保护意识,避免受利益驱使而导致各种山寨出现,毕竟“大IP”被模仿不是没有先例。

  当然,还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文创产业,国家政策近些年对文创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从2015年发布新的《博物馆条例》开始,国务院、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都在推出鼓励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政策。加之“互联网+博物馆”的新模式,也给整个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从创意入手,让传承成为潮流,“博物馆们”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