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老舍戏剧节关注“城市·戏剧·人”——
戏剧与城市,都是“人学”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戏剧,亦是回故乡之路。“一个城市的发展可以透过戏剧艺术的发展史来观测,如宋元之际勾栏瓦肆场地的兴起,明清戏剧文化向着繁盛期迈进。同样,寻根之旅、回故乡之路也能够通过戏剧的车辙来循迹,因为戏剧这一手段所构建的文化事件背后的文化记忆,便是最好的寻访路径。 ”北京新蝉戏剧中心艺术总监、导演、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创作研究部副部长易立明特别谈道。

  生于斯、长于斯的老舍先生,曾写下了诸多描写人情百态与城市风情的不朽篇章。老舍先生与北京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相互成就,亦彼此纪念,因着这份“城市与人”的美好渊源和碰撞相融, 2017年诞生了首届老舍戏剧节。2018年第二届老舍戏剧节不限于戏剧展演,而是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关注城市文化宏观风貌,关注城市人的精神建构。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策划发起、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主办,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剧协、北京人艺、首都剧场协办的2018第二届老舍戏剧节最后一场演出10月27日落幕,而戏剧节的活动还在持续发酵中。

  11月1日,第二届老舍戏剧节重要活动之一“城市·戏剧·人”研讨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了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以老舍戏剧节对城市精神气质的方向引领,探讨新时期城市文化发展和个体心灵的共生模式。从“城市与人”的关系这一关怀视角出发,用历史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方法,围绕城市文化遗产、历史记忆、地理肌理、建筑空间、戏剧功能及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等内容展开碰撞与交流,探讨城市文化生命体的灵魂和基因、发展和走向,对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发展模式提出全新的启迪和动力。

  中国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名誉会长朱相远特别以“文化产业同文化事业两者如何平衡”为主题,谈到二者的区别,他认为文化事业以政府扶持的公益文化事业为主,是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经营性、市场性,是当代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是社会主义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发展文化事业,更要发展文化产业,二者是支撑文化发展道路的双轨道,缺一不可。

  “一旦失去文化记忆,我们便难以找到回家的路。 ”易立明谈道,作为文化的一个基因,对戏剧文化的保护及传承,理应是找到“回故乡的路”和“记住乡愁”的重要内容。戏剧文化所构筑的文化生态体系,衍生的文化生活状态,形成的有人、有生活、有滋味的文化部落,都是文化寻根问祖有力的佐证。

  资深戏剧教育家林荫宇认为戏剧是城市的襟怀格调。“有人说,剧院是城市的精神城堡,要想知道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看看它的剧院就知道了,而剧院是戏剧的载体,寄托了人们对于文化资源的渴望。戏剧这一文化资源彰显了城市的开放襟怀,为城市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经年累月上演的剧目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城市人的面貌,最终凝结为城市的气质和格调。 ”林荫宇说,戏剧营造的文化氛围是流动的,通过满足个体细致微妙的情感需求,去容纳每一颗城市人包罗万象的心,形成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内化为城市自身的格调与文化名片,这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文化竞争力。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柏林自由大学戏剧学研究所项目研究员沈林曾走访德国、美国、丹麦、加拿大、奥地利等多个国家的著名剧院,他从剧院的建设切入,谈剧院这一瑰宝如何赋予城市独特的气质。剧院和房子都是人的“居所” ,前者是精神上的,后者是物质上的,都不可或缺。“一个城市的辉煌和生命绝不仅仅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少可以炫耀的现代超市,而在于它有没有可以让人称道的文化载体,能否用这一具象化的载体去丰富城市的内涵。而剧院,承载了人的精气和神韵,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纵观世界著名建筑的建设历程,它与城市气质相互成就、形成共鸣、一同生长,有着书承历史与未来的功效。 ”沈林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的观点是“戏剧与城市都是人学” 。他认为,戏剧要以人为中心、要以人为目的、要以人为表现形式,任何时候都要关注人的存在价值、理想、乃至人的生存困境等,戏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表现人的深度和高度。马也从多个维度对如何形成戏剧人学观进行了解析。他说,文本蕴含人学精神,舞台表现人学风景,由文本、导演、演员和剧场共同发力,打造能够抵达人心、触及人道、直击人性的戏剧作品。同样,城市也是人学的范畴,城市中的人、环境及发生的事件,都和“人”息息关联。城市的未来和发展就是人的未来和发展,无论是静态的建筑还是动态的思想,都应该坚持人学观,以人为本,锻造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彭涛亲历了众多戏剧节,亦借此机会感受了戏剧节所在城市的文化风貌,“戏剧节为城市文化品牌赋能,有的戏剧节已经成为城市乃至国家向世界展示本土文化的窗口,比如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举办戏剧节不仅能给城市市民带来精神享受和情操陶冶,还能直接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乃至城市文化氛围形成互动,最终沉淀成为城市文化品牌形象。 ”

  与会专家认为,通过一个形象清新的戏剧节,努力构筑属于中国的戏剧文化品牌,深入理解戏剧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或许更重要的是为如何在新时代发挥城市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如何构筑城市建筑文化的美学意义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