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京剧武戏《好汉武松》将登台
文武并重讲述武松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北京京剧院打造的小剧场京剧武戏《好汉武松》近日彩排,将于9月25日、 2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 10月18日、 19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进行两轮演出。

  《好汉武松》由武松打虎始,以武松怒斩潘金莲、西门庆,为亡兄报仇终,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男儿汉武松,并以“挑帘裁衣”等段落,描绘了一幅社会众生相。导演李卓群作为80后女性,并没有试图为潘金莲“翻案”或“颠覆”武松形象,而是扎实、忠实地讲述了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同时不乏新意。如,点染了武松与兄长的手足之情,尤其是武松受封归家翌日,武大天不亮即送其赶赴公干,一武一丑、一高一矮,雪中相互扶持、彼此叮咛的一幕,令人动容。又如,几名身着长衫的演员在场景切换或人物死亡时上场,或放置道具,或送归亡者,或与戏中情节稍有交流,沟通着台上台下。

  “在流行文化语境下,年轻人崇尚中性美,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武松是中国式好儿郎的突出代表,在他身上有着正义、善良、智慧、骁勇等难能可贵的精神。 ”李卓群说,从景阳冈打虎到为兄报仇,武松遇到了真老虎,也遇到了比喻意义上的老虎,他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定无畏面对,以转身投案的背影为故事写下结句。这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仍有再度搬上舞台的价值,她希望以京剧大武生形象将这种精神在年轻人中播撒,并代代相传。

  《好汉武松》由北派武松戏传承者杨少春指导两位弟子魏学雷、张旭冉演出,魏学雷的“烈焰版”武松凌厉霸气,张旭冉的“冰锋版”武松清俊刚毅。这出戏中,“冰火”武松在大武生形象的塑造上十分下功夫。李卓群介绍,京剧诞生之时就在小剧场演出,这部小剧场作品与其说是探索,不如说是回归,名为武戏,实则文武并重。“什么是大武生?不是以行头或打斗戏份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在于他在舞台上呈现的气度,能不能把人物的气概体现出来,不仅是动作,还包括咬字、唱腔等方面。‘武’体现在整个表演中,这对于武生演员来说是一个大挑战,比如剧中的‘兄弟惜别’等文戏,人物的一招一式也体现着武戏的律动、节奏,整部作品是‘武’和‘舞’的交融。 ”李卓群说。

  北京京剧院于2000年首次推出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 ,从2013年起, 《惜·娇》《碾玉观音》 《春日宴》等小剧场京剧持续吸引着业界和观众的关注与好评,李卓群以“小、深、精、广”四个字来概括小剧场京剧。“小”不仅是剧场的小,更是从小的切入点洞悉大的世界;“深”是主题和立意有着当代舞台意义上的深刻,不像小品一样去演一个故事,而是给观众留下回味的空间,不在于褒贬,而在于争鸣;“精”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接触到这门艺术最精华的部分,不限于唱腔、服饰,还包括中国传统审美品位;“广”是流传范围的拓展,希望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观众走进剧场。

  李卓群介绍, 《好汉武松》的主创团队以80后为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京剧,我们想让大家看看这一代人的京剧是什么样子” 。同时,年轻的创作团队也更易与年轻观众沟通,“年轻观众有时会有畏难情绪,他们会说京剧咿咿呀呀的,听不懂、太长了,小剧场京剧让他们更容易走近、不惧怕欣赏这门艺术,有助于树立他们的观演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