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特剧,味道必须特别正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专家研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剧本《第一个十月》——

反特剧,味道必须特别正

  “反特剧,是一个很严肃的题材,味道必须特别正,千万不能搞江湖卖艺那一套,像轻功、易容这些民间传奇手法应该摒弃。 ”编剧余飞如是说。

  为深入挖掘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内涵,推动更多具有时代主题的文艺创作,北京市文联近日组织召开电视剧《第一个十月》剧本研讨会,在围绕具体剧本进行深入研讨的同时,有关反特剧等话题也引起了热议。

  电视剧剧本《第一个十月》由编剧孟宪明创作,是北京市文联、北京影协、北京视协2017年牵头组织创作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之作。该剧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案例,讲述了1949年开国大典筹备过程中,我公安保卫战士恪尽职守,全面挫败美蒋特务策划实施的暗杀、投毒、爆炸乃至炮击等一系列阴谋破坏活动的故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坚决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夺取革命全面胜利建立新中国的丰功伟绩。

  与会专家认为, 《第一个十月》符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创作主题,尤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注重突出北京特色,展现古都历史和人文风貌的影视作品。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编剧马维干认为,该剧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北平,当时很多老北京的特色包括一些历史人文的、风土人情的东西,如果拍摄中运用得好,对于古都北京风貌是一次绝好的展现,也必将会成为该剧的独特之处、出彩之处。

  在对剧本充分肯定的同时,专家们也建议,要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大环境进行更丰富、立体、真实的交待:一是要注重多角度展现新政权建立初期,敌对势力垂死挣扎、制造混乱的复杂紧张局面。二是要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彰显人民群众对正义的价值追求。

  同时,与会专家认为,作为涉及公安人物的题材剧,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一定要多方征求、吸收公安部门的意见,对一些有违公安保卫内部管理纪律和刑侦工作特点的情节、不合理的语言表述等细节加以调整,提升该剧的严肃性、真实性和可看性。

  “以前的《羊城暗哨》 《寂静的山林》等还叫反特剧,后来叫成谍战剧。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室主任赵彤说。无论是反特剧还是谍战剧,近年来频现荧屏,并以悬念迭起的剧情、复杂的人物关系、扣人心弦的节奏感和深刻的内涵而被观众喜爱。然而,由于一些创作者对历史真实的不甚了解,加之过分渲染传奇色彩,致使这类题材作品也时常被业界诟病。

  大家认为,反特题材剧,以综合概括和虚构的方式,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看,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是在具体的情节设置上要避免当前影视创作过度“传奇”的不良创作倾向。 “反特剧里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我觉得创作时一定不能有一种引导,那就是写成江湖黑帮斗争,变成少林派和武当派之间的斗法就没意思了。 ”赵彤说。导演、制片人王小康认为,扎实的好的历史剧,每个人物都是从生活出发的,一定是要有最真实的戏,而他们的生活不是你想怎样设定就怎样设定,而是能够找到根源的,特务可以有“特异功能” ,如破译密电码、会速记、有独特的语言等看似合理的、能够令观众信服的本事,一定要真实。

  “反特题材围绕真实的历史事件展开,里面要有很多虚构的人物,如何把真实的事件和虚构的人物结合起来,我觉得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王小康认为,在敌我双方的人物设置上,尤其要注重人物关系的逻辑合理性,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情节对故事主线展开叙述。“反特剧在创作上不能陷到史实和资料里去,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把史料消化以后再加以灵活运用,要通过有事实基础的、严谨合理的艺术虚构,使剧情更加丰富、人物更加饱满。 ”余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