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实施12年来成果显著——
让艺术的阳光在农村孩子身上绽放
作者:本报记者 马李文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的学生以每年300人的速度在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六年来中国舞协‘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推广。 ”甘肃省玉门市教育局局长张树德说。作为中国舞协“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组成部分,由甘肃省文联、省舞协和酒泉市委宣传部、酒泉市文联、市舞协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成果展演近日在甘肃省玉门市独山子乡民族广场举行。酒泉小白杨舞蹈学校、独山子民族学校、小金湾民族学校学生和文艺志愿者们献上了《馓子飘香》 《潇洒的拉面匠》《学习雷锋好榜样》等13个节目。

  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分别是1998年、2008年成立的两个东乡族移民乡。当地教育局和学校的老师们面对孩子们的辍学一度束手无策,直到甘肃省舞协副主席、酒泉市小白杨舞蹈学校校长金淑梅主动承担起酒泉市的“美育工程”任务,通过舞蹈美育的手段增强上学对孩子的吸引力,原先辍学的情况乃至学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小金湾民族学校的学生从最开始的300多名增长到1808名,独山子民族学校现在有1561名学生,并且可以组织上千名学生参加广场舞表演。展演当天,民族广场上满满当当,很多学生家长站着看到最后。“这几年间,我感觉和老乡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感受到了他们观念的转变,他们发自内心地支持孩子去上学、学舞蹈。 ”先后三次来到独山子乡民族广场的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说。

  演出中,学生们高高扬起《三字经》,队伍中的男生们戴着白帽子,行礼如仪,舞了起来…… “这是一片文化的绿洲,我看到孩子们脸上的自信、阳光和举止间的优雅,相信以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都能战胜。他们用舞蹈在展示精神状态、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真实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改革开放的具体体现。当他们举起《三字经》、举起红旗,我觉得很有范儿,很有劲儿!希望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洒在每一个农村孩子身上,‘美育工程’要一代一代地做下去。 ”冯双白说。

  《心中的牡丹》 《国学经典》 《红旗颂》三个千人大舞的节目结束后,金淑梅组织孩子们有序离场。2013年接手酒泉市的“美育工程”项目后,金淑梅走访了许多家庭,为文化扶贫做调研,最终她决定把所有精力放在情况最不乐观的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据了解,这里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乃至自卑、是非观念不强,而家长也缺乏方法管教,对孩子读书没信心,许多孩子常常一到年龄就辍学出去打工。每次授课,金淑梅都用大量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教孩子们懂得感恩、尊重、讲卫生,通过舞蹈这个抓手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好人好事,用正能量激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金淑梅最先去改变“问题孩子” ,给其他人作出示范,让人们不要歧视、不要放弃这些孩子。“我一定要打造舞台,帮他们实现价值、实现梦想。 ”金淑梅说。

  2014年4月,小金湾民族学校1200余名学生用课间舞蹈代替了广播操;2014年8月,小金湾32名学生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参加成果展演;2015年7月,独山子民族学校的65名孩子登上央视大舞台表演了《尕尕乐》;2016年7月,小金湾民族学校的留守儿童赴香港巡演并慰问驻港部队,表演了《爱的呼唤》。项目自2013年在酒泉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已有80所学校、3万名学生和200多名舞蹈零基础的文化课老师从中受益。

  “跳舞就像跟家人在一起,很温暖的感觉。 ”“我要学好英语到世界各地去工作,用英语跟外国人对话。 ”“以前我根本就没有那种自豪感,舞蹈改变了我。 ”这是金淑梅教过的孩子们的心声。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的群众还在为脱贫致富而奋斗,艺术曾经距离他们很遥远,但如今艺术就在身边。据介绍,“美育工程”的定位是给农村少年儿童打基础、转变观念、提高审美,并将持续推进。在玉门市,“美育工程”结合文化扶贫的目标,成功通过学生影响了家庭,通过家庭影响到更广阔的人群。金淑梅告诉记者,她的项目不会结束,会一直做下去。

  成果展演前一天,小白杨舞蹈学校14名高三年级的学生自愿来到独山子乡做孩子们的“芭蕾舞姐姐” 。“如果每个地方都有一个金淑梅,我们的‘美育工程’就能办得更好。自下而上的文艺志愿活动贵在坚持,金淑梅和她的团队难能可贵。 ”冯双白表示。据中国舞协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介绍,在队伍建设方面,中国舞协将建立志愿者奖励激励机制,配套实施“阳光计划”进行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培训后他们回到基层去“辐射”学校的舞蹈老师,并会加强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工作,从而进一步解决各地该工程实施还不够平衡的问题。

  在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少年儿童的美育成长备受社会关注。近些年来,我国接受舞蹈培训的少年儿童数量在不断增长,通过少儿舞蹈提升审美、塑造价值观更成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中国舞协实施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就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在玉门市相关少数民族乡开展的“美育工程” ,就是又一个典型例子。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实施以来,“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专门面向素质教育匮乏的偏远山区、面向情感缺失的留守儿童扎实开展工作,通过培训基层舞蹈教师、设立“新农村舞蹈教室”“民族舞蹈课堂” 、派驻舞蹈志愿者等形式,把舞蹈美育的种子撒到全国各地,让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