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动企业、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喜获丰收——
玻璃艺术受青年学子青睐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喜欢玻璃这种材质的特性,它与光的对话令我着迷”“玻璃温润的质感只有亲密接触它的人才会有切身感受” ……在11月9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上,获奖作者表达了对玻璃艺术的偏爱之情。

  本届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河间市人民政府主办,以“传承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大赛共征集到国内外参赛作品1394件,其中78件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等13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大赛最终共评选出入围作品120件、获奖作品50件,其中创新作品奖和创意作品奖各25件,分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祁县东久玻璃器皿有限公司岳海的《蛇形醒酒器》获创新作品一等奖,中国美术学院陈燕青的《敏感体质》获创意作品一等奖。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表示,在“大美术”的概念中,玻璃艺术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领域,玻璃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艺术为社会服务的典范。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艺术家的创新性与创造性,也体现了河间将工艺玻璃作为重点产业的超前意识。清华美院副院长马赛则表示,本届大赛作品数量比去年增加很多,参展作者也不再局限于院校,而是延伸至企业,参与度比去年高,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李艺蒙的作品G E O M E T R I C A L S H A P E V A E S获得创新作品二等奖。该作品是李艺蒙在河间玻璃企业实习期间完成的。作品运用错位的形式将木头插件和玻璃形态进行组合,所有插件的接口相同,可进行自由拼接搭配,搭配的形式不同,功能也不相同,木头和玻璃形成质感的对比。玻璃分为磨砂和透明两个系列,功能分为花器和碎花收纳两种。

  2015年,清华美院与河间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为地方输送学术力量和人才资源。马赛告诉记者,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学生普遍对通讯、家居、塑料等了解较多,对玻璃了解有限,加之特殊的加工过程和制作条件,学院的实验室、工坊等有些条件还不具备。通过跟企业合作,参观企业的生产线,了解生产工艺,利用企业便利的条件制作作品,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玻璃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设计研发是企业的弱项,校企合作是优势互补的一种最好呈现形式。近年来,清华美院设计专业的师生由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观赏性,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领域,以玻璃为载体,结合其中的文化背景,设计出更贴近人们生活的作品和产品。

  记者了解到,由于工艺玻璃行业比较辛苦,工序复杂,市场也有限,因此并不像陶艺等那么热门,但仍旧有一些年轻人执著于玻璃艺术的研究。各类相关活动也不同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玻璃工艺的成熟和玻璃艺术的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玻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陈珠的作品《成长的童年》获得创新作品二等奖,玩物的趣味和器皿的实用相结合,为生活增添一份潜在趣味。“玻璃做起来是挺累的,很多时候翻模之类的活也比较脏,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玻璃作品那种透彻以及跟之前制作时形成的反差,会让我欣喜。 ”陈珠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乐远胜于所谓的“苦” 。

  据介绍,工艺玻璃产业在河间有着近40年的发展历史。2015年,河间市曾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特色区域考评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玻璃之都”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