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舞入全运会,更要跳得科学和艺术
栏目:第一评论
作者: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事件】第十三届全运会将广场舞列为竞赛项目

  【观点】提高群众性比赛项目的科学性、艺术性,推进“全民健身”

  广场舞舞进全运会,被列为竞赛项目了。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近日表示,本届全运会将广场舞列为竞赛项目,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还透露了广场舞项目的打分标准。由此,保有持续舆论热度的广场舞,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从全运会的角度来看,其本身性质的逐渐改变,是广场舞被列为竞赛项目的根本原因。自195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全运会一直被赋予某种功能。最初的几届全运会,不只有球类、田径等人们熟知的项目,还有诸如无线电收发报、飞机跳伞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比赛项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体育事业渐渐走上正轨,竞技体育国际化趋势快速发展,全运会逐渐成为“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的盛会,全运会的项目设置也逐渐与奥运会项目趋于一致。近年来,大众“奥运金牌”情结减弱,而以民众为主体的“健身热”逐渐兴起,全运会的性质也开始由精英性、竞技性向群众性、观赏性转变。将于今年8月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就增设了19个群众比赛项目,并在各地举行“我要上全运”活动,鼓励全民参与。

  群众性比赛项目多来源于民间运动,这些运动项目之所以普遍流行、参与广泛,在于其蕴含着大众体育文化艺术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精神内涵。相比多数竞技性体育项目,群众性运动项目普遍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以广场舞为例,舞蹈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不同于来自舞台的专业舞蹈,广场舞是一种由群众“表演”的民间艺术形式,风格多样,在节奏、舞步方面也有一定的讲究。同样被选入本届全运会的柔力球、太极拳、舞龙舞狮等项目无一不具有艺术性,它们都是运动和艺术的结合体。

  据本届全运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作为竞赛项目的广场舞,其评判因素有动作的准确与到位,力度、幅度与音乐的合拍性,以及整体的韵律感、节奏感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全运会对这些运动项目的艺术性的尊重和提倡。

  全运会把广场舞纳入比赛项目,无疑迈出了近年来我国推进“全民健身”目标的重要一步,但还远远不够。

  一方面,相关活动的组织者应为群众性运动项目提供更广阔、更专业的舞台,并加以推广。全运会固然有它强大的影响力,但它的主体仍然是竞技体育。而对于群众性运动项目来说,更专业的全国性比赛的展示,无疑是推广这些运动项目的有力手段。近些年来,像广场舞、柔力球、舞龙舞狮等运动项目都有了全国性的比赛,但这些比赛却鲜为人知。群众性运动项目自然有它对于大众的吸引力,笔者认为,突出表现这些运动项目的艺术性和竞技性,并以新兴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进行宣传,将有助于扩大这些项目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民间运动项目由于其参与者的自发性,及评判标准的匮乏,难免在运动的科学性上存在短板。运动的科学性,是运动的参与者所看重的现实要素,运动的艺术性,则是运动项目得以形成一种运动文化的关键,运动的科学性或艺术感的缺乏都不利于运动项目的长久发展。因此,加强对这些运动项目的科学研判和进一步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有关部门也应看到城市中运动场地紧缺、运动设施相对不足的问题,为相应的运动方式创造条件,让更多民众参与进去。

  群众性运动项目来源于民间,深受民众喜爱,然而大家不应只“玩”得开心,还要“玩”得科学,“玩”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