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配音当成一门艺术来做
栏目:艺论纷纷
作者:何勇海  来源:中国艺术报

  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浑厚明亮的嗓音令无数影迷着迷,尤其是他配音的“佐罗”堪称一个时代的经典。童自荣近日来到成都,参加某配音活动。说起配音事业,童自荣说,配音得慢工出细活,只有演员充分揣摩、理解剧本和角色之后,才能把握得住“火候” ,不能为了赚点钱,接到台词本就配,而要真正沉下心,把它当成一门艺术来做。

  童自荣的声音,很多人是比较熟悉的,只要是他配的音,基本能辨识。他用声音为国内观众塑造过风流倜傥的侠客、单纯英俊的王子、狡猾滑稽的上校……让我们通过诸多优秀译制片,领略到色彩斑斓的世界电影艺术。以童自荣为代表的老一辈配音演员,可谓是一度辉煌的译制片的幕后英雄,他们以优美的语言、精湛的声音再造经典角色,为中国电影史留下绚烂篇章,也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取长补短的桥梁。

  然而纵观现在,译制片配音这门曾经辉煌的艺术,似乎正在逐渐没落。现在不少引进机构、配音演员的做法让人有些忧心。一种做法是,外国电影引进来根本不进行精心译制,只是简单地打上中文字幕即可。据说这样做,是为保证外国电影中演员的形体表演和声音表演保持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引进片虽是原声版,但中文字幕却屡遭吐槽,有的引进片中文字幕的错误不下四五十处,中文字幕随意发挥、词不达意、驴唇不对马嘴等现象更是突出,严重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另一种做法是,对引进片虽然进行翻译配音,让角色说中国话,但出于影片宣传效果考虑,流行请明星大腕来配音且代言主角,专业配音演员只能靠边站或演演配角。然而,观众对明星大腕的声音、节奏、语言风格太熟悉,很多时候难以入戏,这同样会影响观影体验。

  笔者以为,无论是压根儿不配音、只打中文字幕,还是热衷于选择明星大腕配音,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创作态度。比起全译全配,不配音、只打中文字幕的译制成本显然要低得多,译制周期显然也要短得多。但是如此一来又怎能做到像童自荣所说的“慢工出细活”“充分揣摩、理解剧本和角色”呢?在笔者看来,要让译制片重拾辉煌,最大程度地吸引各个年龄层、各种知识背景的观众,我们仍有必要呼吁“把配音当成一门艺术来做” ,需要兢兢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