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中自有牵动人心的力量
——记海门山歌剧《亲人》晋京演出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这个故事从新闻报道衍生而来,写得很真实,演得很真实,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现在写戏排戏,容易把真事演假了、把假事演真了,因为真事在创作中提炼、拔高,就假了,这部戏有创造性,但给人感觉还是真实的。 ”江苏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创演的海门山歌剧《亲人》近日在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戏剧导演黄在敏观看演出后这样评价。

  海门山歌剧《亲人》是首批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张东平编剧、李青云导演、宋卫香主演,讲述江海市市长田然千方百计救助贫困户、沈绣传承人陆秀兰的故事,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反映了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办实事的优良作风,其中“市长主持行政复议”的场景是首次搬上戏剧舞台。

  编剧张东平介绍,故事中陆秀兰丈夫去世,人社部门拒绝支付丧葬费,陆秀兰提请行政复议等情节,来源于海门的一则曾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真实新闻报道。“我有了创作这部戏的想法以后,就到陆秀兰家里去看,和故事中的市长一样,我感觉自己来迟了。海门经济发展很不错, 2016年在全国百强县里列居18位,难以想象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后来我又拜访了人社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看了行政复议的有关记录,我想这部戏不能光写‘民告官’ ,还要写我们怎么认识这件事。 ”张东平表示,他曾到农村,采访了当地很多干部和贫困户。“老百姓的指望并不是奢望,不过是子女健康、平安,他们思想朴素,对政府、对政策的相信,取决于干部是不是为他们办了实事。我想在这部戏里展现干部对老百姓真诚的牵挂和关心。 ”

  “小时候,尤其在农村,干部就在老百姓家里吃饭,真的像亲人一样,孩子们都叫他们叔叔阿姨,这些年来,干群关系没有那么亲密了,这是由于一些干部说得多,做得少。 ”戏剧评论家王蕴明说。 《剧本》杂志主编范小宁表示,剧中塑造的市长田然,是一个站在群众中,打心眼里把群众当亲人的干部,真诚体现在细节上,她对陆秀兰的关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然后才是干部对群众的关心。剧中人物陆伯新在当地方言中与“老百姓”“老不信”谐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戏剧理论家龚和德表示,人物对政府的救助从“不信”到“信” ,体现的是老百姓和干部之间的隔阂与隔阂的消除。

  演出当晚,舞台上市长批评人社局负责人李新时,观众齐喊“撤了他” ;双目失明的陆秀兰手术后,护士为她揭开纱布,观众也捏了把汗;陆秀兰认出市长田然正是多年前从大火中救出她的孩子的女青年时,很多观众流泪了。牵动人心的力量来自平实的表演风格,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这部戏的表演接近生活的本来状态,没有过多的加工和修饰,这和山歌剧本身的气质是分不开的。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表示,近年来很多作品追求宏大主题、深刻思考、辉煌场面,这部戏从一种社会现状入手,为观众展现了干部对群众的关心,以及群众克服困难的信心。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也表示,这部戏让观众看到希望、理想,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怀,是一部承载社会传统、展现人间关怀的有温度的作品。

  海门山歌在南通市、苏北沿海、江浙沪部分地区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语言淳朴自然、形象生动,音乐清纯甜美、婉转悠扬,曲调是由海门、启东、上海崇明一带的山歌、小调、号子、说唱发展起来的,常用曲调60余首。海门山歌剧1955年登上舞台, 1958年成立海门山歌剧团,至今上演了200多个剧目,其中创作剧目50多个, 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年前,剧团演员收入每个月三四百元,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希望来北京演出,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扶持和大家的努力下,如今演员的月收入达到了五六千元,每年能出一个小戏、一个大戏,我们还委托培养了20名青年演员,马上就要毕业,剧场也正在筹备修建。 ”主创人员介绍,这次晋京演出,是海门山歌剧团多年奋斗的一次小结。

  目前,海门山歌剧团专业人才梯队基本形成,每年至少创作一部大型山歌剧,送戏下乡250场以上,进校园50场以上,基本保证每个村每年有一场海门山歌剧演出。在此基础上逐步市场化, 2016年经营收入250万元。主创团队表示,在全国共促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局面下,将创新改革、创作精品、面向市场,把海门山歌剧发扬光大,进一步惠及广大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