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文化”须去“污”
栏目:钟鼓楼
作者:袁跃兴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事件】带有贬损、脏话、性暗示等含义的“污文化”流行引关注

  【观点】披着流行、时尚外衣的“污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恶趣味文化

  近日,某调查中心通过对200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布数据称, 53.7 %的受访者偶尔使用“污”的词语或语言;9.6%的受访者经常使用;47.8%的受访者觉得身边“污”的人挺多;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有报道称,就像新时代的“呵呵”已经全然没有了憨笑的含义一样,在当下的网络流行文化里, “污”这个原本字典里只有“脏”含义的汉字,竟和“脏”划出了界限,已经衍生出了一种所谓的“污文化” 。

  何谓“污文化” ?通常讲,在网络上,“污”就是常用来描述容易引人遐想的事或物。当下, “污文化”在网络上兴起,许多明星在网络综艺节目上把“污”作为自己的标签, “污”仿佛成为一件可以令人沾沾自喜的事情,开“污”成为“圈粉”的手段。网络流行用语中,有关“污”的词语也层出不穷,诸如“春风十里,不如睡你” “听说造人也要实践” “我喜欢的姿势你都有”等等,色情暗示意味非常明显……

  网络上,早期的网络红人papi酱,被看作是“污文化”的代表人物,帮助其大火特火的,就是她在自制视频中所体现的对“污文化”的独到理解——脏话,性暗示等,这些成为papi酱自制视频走红的重要元素。在线下, “污文化”也在悄然流行起来,例如某地出现了一批依靠谐音等方式令人浮想联翩的奇怪的店铺名: “Kao! ” “哎约我烤” “尚床吧” “饭醉营”“小三发型”“私奔吧”“苍老师”等。

  “污”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展示和渲染的是人性与人情中的陋习、丑态,以提供生理性的快感为满足,其中更是擅长将人“物化”或“动物化” ;在审美趣味上, “污”文化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尽力去迎合一些低级趣味,刺激并满足人的浅层需求;在表现内容上,有的挑战公序良俗,贬损人的尊严,有的热衷对背弃道德行为的玩味。总之, “污”文化,否定了人的精神向度,极力地向下想象人,把受众带着向下,从而得到一种恶趣味。

  “污文化”何以流行?有人认为是“污文化”本身具有吸引人的兴趣,有的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行往往更开放,有的认为是受一些文艺、娱乐作品影响的结果,有的认为这是一些营销者利用“污”来炒作,有的认为是一些明星起到了示范作用,更有人认为这是青年追赶时髦。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污文化”的流行背后,有商业或经济的利益存在。一些人通过制造这些“污”的东西,夺人眼球,成为网络红人,然后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投机者的成本几乎为零,收益却很高。而在这种“污”文化的流行影响下,一些人已经把在生活里、在网络中,用“污”的方式自我贬损,插科打诨,臧否世相人物,当作了一种时尚生活,一种对待时尚流行文化的态度。

  笔者认为, “污文化”不是一种通俗文化、娱乐文化,这种恶趣味是倡导无用、无聊的文化,是驱使人们走向自我的卑琐、趣味的低下。 “污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网络低俗话语已呈现非理性、非文化性、粗鄙性的一面,它代表的是一种网络中十分流行的秽语(脏词)文化,是一种非理性、粗鄙的文化。这构成一种非常不健康、不文明的社会现象。

  审视当前“污”文化的流行,其背后深藏的是对文化、对精神、对道德本身的轻浮心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一些人的精神萎缩,格调趣味低下,道德实体和内在价值的被抛弃。笔者以为,披着流行、时尚外衣的“污文化”实在需要去去“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