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钢铁的声音
——记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文联主席商国华
栏目:优秀文艺工作者风采
作者:辽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30余年来,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作品300余篇。先后出版发行工业题材诗歌与报告文学作品10部、剧本500余万字。长期从事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并为工人创作文艺作品,受到广大工人群众的好评……他是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文联主席商国华。

  商国华生在沈阳铁西区,工作在沈阳铁西区。铁西是他创作生活中的热土。用他自己的话说,铁西的大工厂给了他创作的题材,铁西的工人给了他创作的语言。在几十年的业余文学创作中,商国华深知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他从1997年开始,把国有大型企业——沈阳北方重工(原沈阳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作为自己深入生活的基地。在他目前出版的10部作品中,除了一部反映环保问题的诗歌《失衡》外,其余9部作品,都与他常年深入生活的“根据地”北方重工有关。特别是2000年,他写出的反映国有大型企业工人面对下岗不失志、从头再来的诗歌,在工厂、车间朗诵后,在工人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北方重工特意在车间召开大会,授予商国华北方重工名誉职工,并发给他工作服,为他深入车间积累素材提供方便。

  商国华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每一部作品都是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家里写作完成的。为了工作、写作两不误,他坚持每天晚间的创作保证在4个小时。

  商国华常年深入北方重工,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新老产品的更新换代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十几年来,他与车间里许多工人成了朋友,甚至许多工人家里的婚丧嫁娶都通知他。“老商”成了工人喊他的亲切称呼。工人的喜怒哀乐、性格特征、语言习惯和车间里的故事,都成了商国华文学创作中源源不断的素材。反映北方重工在改革中创造出国内第一台盾构机的10万字报告文学《钢铁作证》出版后,当时的北方重工有关负责人在全厂大会上感慨地说:“北方重工60多年的编年史,是我们的名誉职工商国华完成的! ”

  在深入生活、扎根企业车间的20多年中,商国华创作的关于工厂、企业、工人的作品一经出版或发表,无不受到工人群众的喜爱,许多工人都把报纸上发表的商国华的作品剪下来收藏,有的工人还能成段成章地朗诵他的作品,有的作品成了工人们在联欢会上朗诵的“保留节目” 。这些作品同样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有专家评价商国华的诗歌作品“传递了一种人民的声音、钢铁的声音和责任担当的声音” ,称赞他的诗歌作品“弥补了中国工业诗歌的断带” 。他的小说《我们走在大路上》被誉为“东北振兴的编年史” ,“是描写大时代、旋涡、矛盾与选择的优秀作品” 。他创作并已播出的反映工业改革的电视剧《大路上》 ,被称赞“填补了中国工业题材的空白”“是一部正气歌,正能量的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电视人学习、践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部活教材” 。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后,商国华进一步坚定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信心,他深入十几所中学走访调查,创作的以教育改革为主要内容的50万字的剧本《师道》现已经修改完毕,不久将与观众见面。

  (辽文)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