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组合拳让种文化出实效
栏目:走基层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蹈组合拳让种文化出实效

    ——记“2015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舞蹈培训项目”系列活动

  叮铃叮铃……5月14日上午10时,位于乌江东岸,县城南隅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森林希望小学的课间铃声准时响起,全校1300余名学生井然有序地开始了丰富的“大课间”活动。“规定动作”的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和时下流行的《小苹果》舞蹈之后,各班学生飞快转移到大操场外自己班级的“专属”活动领地,苗族的竹竿舞、土家族的摆手舞接续上演。“以前,课间操永远是‘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第一节,伸展运动,一二三四’ ,自从2008年我们把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成品舞蹈纳入‘大课间’ ,课间操就开始跳舞了。 ”森林希望小学副校长查慧兰对受益于“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 ,以及此次该项工程在该校设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将会给学校课间操带来新变化倍感兴奋。

  事实上,设立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只是此次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中国舞协、重庆市文联等单位承办的“2015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舞蹈培训项目”系列活动内容之一。舞蹈培训、慰问演出、舞蹈非遗调研等活动正在被“打包”作用于重庆市和所辖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等少数民族聚居区。

  5月14日,彭水县文化馆排练厅中, 60余位中小学教师正接受首都师范大学舞蹈教师于大雪授课。通过硬腕舞(蒙古舞)和弦子舞(藏族舞)两个组合,于大雪传授了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并发现和分析教学训练中最常见的问题。与彭水县并行, 5月9日至18日,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及重庆市,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及重庆市专业院团校等创作和志愿服务主力军,其他两期舞蹈培训也在同时进行,万玛舞蹈剧团艺术总监万玛尖措、北京现代舞团执行艺术总监巩中辉、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编导娜仁花等多位舞界精英为学员授课,近400名志愿者获益。

  “仪式的完整性,动态的质感,灯歌的呈现过程,是我看到很多民间舞蹈形态中非常古朴、难得一见的!我们希望从舞蹈的角度再走一遍舞蹈基层单位所走过的路,用人类学的方法再地毯式地扫一遍中国民间舞蹈遗存,助力各地舞蹈非遗传承,也为书写当代舞史做基础性建设。 ” 5月13日,看完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表演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秀山花灯后,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这样说。正是源于这样的匠心,本次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还邀请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酉阳土家摆手舞传承人作为志愿者为学员授课,并与学员及教师共同交流,零距离感受原生态民族舞蹈与文化。

  交流不止于此。5月13日在酉阳县举行的“到人民中去” ——2015中国文联、中国舞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重庆酉阳慰问演出中,王小燕、山翀、滕爱民、陈小涛、周昌容等艺术家联合重庆两江歌舞团一众青年演员,与酉阳土家摆手舞等同台献技,让当地百姓大开眼界,也让古老舞蹈文化与现代歌舞艺术交融碰撞。

  “一手在下面,一手在上面,才能打造出中国舞蹈的大平台并让其健康发展,才能形成业界良好的态势,这是舞协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此,我们必须‘打包’做事情,文艺志愿服务要打组合拳,不能单打一,努力把舞蹈文化扎扎实实地种下去。 ”罗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