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影像串起来,
反映的就是大时代”
——北京人纪实摄影展览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春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巍峨的人民大会堂、肃穆的故宫、壮观的鸟巢,胡同里怡然自得的老人、豆汁店里喝豆汁的新老顾客、三里屯青春时尚的年轻人……方寸之间,光影之中,或细致入微,或诚挚动人,老北京的市井风情与当代北京的潮流新风跃然眼前。近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摄协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影随当代——北京人纪实摄影展览”在京举办, 300余幅摄影作品引领观众的眼睛“走遍”北京,近看这里的百姓生活、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

  三千年的历史积淀,两千多万常住人口,北京每天都有无数值得记录、发人深省的感人瞬间。而将这一个个瞬间的记录拼接起来,正是北京蒸蒸日上的和谐图景。在北京摄协主席叶用才看来,纪实是摄影的重要功能之一,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对社会进行记录是摄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参展作品正是摄影人用镜头捕捉到的生活瞬间的集结,其中既有记录北京传统文化传承的《京绣大师》 《薪火相传》等作品,又有反映当今京城时尚生活的《京城的时尚腔调》 《燃烧的音乐季》等作品;既有轻松幽默的小品《爸爸我“怕” 》 《姐姐的守护者》等,更有铭刻时代印记的经典之作《南水北调,造福人类》 《夜战三环路》等,都是真实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人与事,具有强烈的纪实性。

  “想把北京的变化记录下来,留一份记忆。 ”看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北京姑娘赵令恬有着强烈的拍摄愿望。作为此次参展者中比较年轻的作者,她的镜头对准的是北京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以80后的视角展现北京的青春与时尚。“把每个普通小人物的影像串起来,反映出的就是一个大时代。 ”深受《大眼睛》《胜利之吻》等纪实摄影作品感染的她对纪实摄影有着特别的挚爱。叶用才此次参展的一组作品是他前不久航拍创作的,人民大会堂、故宫、中关村、CBD商务区等建筑都收在画面中,厚重历史与现代气息并蓄,宏伟而大气。航拍北京近30年的他笑言自己是“从空中见证了北京这些年的变化” 。他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京建国门立交桥通车的时候,我曾在古观象台上拍建国门立交桥,当时桥通了,路上却几乎没有车,我在那儿等了40分钟,那张照片上才拍到4辆车。北京现在路宽了,绿化多了,车也多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北京的变化。 ”

  “我们的参展作品基本上也是表现北京变化的,这种变化不光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也体现在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上。 ”在北京工作生活已有几十年的魏刚、易国月也感叹于北京的变化之快。此次魏刚参展的一幅作品是2013年元旦人们在世贸天阶迎新年的场景,“当时世贸天阶有10000多人在那迎接新年,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这代表着一种时尚,也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生活状态。 ”易国月则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摄影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握相机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已经不是难事。“纪实摄影的素材来源于我们身边每一个人,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记录每个人的梦想,就是在记录时代。这不仅可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还能传递更多正能量给大家,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温暖。 ”

  “作为国际大都会,北京越来越开放包容,就像纽约一样,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把各自的文化、观念、思想内涵融入进来,形成新的北京文化,展现新的城市魅力。而每一个摄影作者都代表着他身后的某一群人,关注着一个年龄层或一个社会领域,这么多作品聚集在一起,就反映出了一个真实的北京。 ”赵令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