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局“千名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程”收官——
让学员大开眼界,更长了“本事”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梦天桥》 《盼团圆》 《炫舞民风》 《夏夜恰恰》还有《小苹果》 ,真没想到,短短五天半我就学会了五套舞蹈。 ”来自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的万晓峰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一边说道。刚刚跳完京味儿舞蹈《梦天桥》的他,难掩兴奋之情地对记者说:“这次培训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长了‘本事’ 。回去以后,我得趁着热乎劲儿,赶紧教我们镇的大爷大妈跳舞去! ”

  8月9日,在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千名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程”第三期培训班结业仪式上,万晓峰只是来自北京市16个区县的435名基层文化骨干学员中的一个。

  石景山区古城街道的侯康翊是一名街道文化骨干,已经拥有30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还自发组建了一个50人的合唱团,可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不满足,参加了本次为期20天的音乐和舞蹈专门培训。“我特别喜欢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都连着参加两期培训班了。我想把新知识带回我们街道、社区,带回合唱团,也算是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做点儿实事吧。 ”侯康翊表示。

  万晓峰和侯康翊对文艺知识与技巧的渴求,正是北京市文化局举办“千名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程”的原因。据介绍,作为北京市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本项工程于2011年10月正式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16个区县的1000名基层文化骨干进行分阶段、滚动式、系统性培训,以此带动首都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工程着眼于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以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有机结合为目的,是文化配送的一种创新尝试,实践证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基层文化干部的欢迎。

  为确保培训质量达到预期效果,主办方在首期培训班开班之际就制定了“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原则,在培训工程中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结合岗位实际,突出培训重点;其次要坚持学有所用,不断精选培训内容;三是要坚持成品作品的教学,不断优化培训方案;四是要坚持规范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随着第三期培训班的结束,“千名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程”已圆满收官。三年间,先后开设了三期培训班,第一期是2011年10月至12月对“北京最美乡村” 56名文化组织员进行的“六会” (会组织活动、会指挥合唱、会舞蹈编排、会乐器演奏、会计算机技能、会做群众工作)培训;第二期是2013年7月至8月对495名区县基层文化骨干分三批进行的音乐、舞蹈和戏曲专门培训;第三期就是今年7月至8月对435名区县基层文化骨干分两批进行的音乐和舞蹈专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