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不是想撕就能撕
栏目:钟鼓楼
作者: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人们还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时,陕西省渭南市却发生了一件添堵的事儿。正月十五刚过,该市渭花路沿街两侧门店上的春联就被当地城管撕得乱七八糟,据悉,“清理春联活动”从正月十一就开始了,理由是“春联绝对属于乱贴乱画,过了正月十五就必须去掉”。

  春联源自桃符,古代先民书神明于桃木,置于户前以降鬼驱邪,随汉代骈体的发端及隋唐律体的完备,文人士大夫喜好在桃符上题写对句,其辟邪之功渐为文雅之趣所取代。后虽改桃木为纸,但在诗文中仍沿袭旧称,王安石《元日》诗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孔尚任有“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两诗中皆言“换”不言“贴” ,可见桃符乃是居处的一部分,一年一新,而不似元宵花灯,节后即可撤去以待来年。笔者和民俗学者万建中聊及此事时获悉,春联不可揭,只可换,从换新之日起到来年春节之间,非因风吹日晒等自然破损而人为揭去春联,在民间被视为一场变故,会给人们带来心理阴影。因此,说春联“过了正月十五就必须去掉”显然是文化无知者的妄语。

  “悍吏之来,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当地城管的“清理春联活动”不可谓不暴力。民俗节庆作为仪式化的民族情感表达,由百姓自发在一年的同一日共同参与,其间蕴藏巨大的凝聚力与心理惯性,经久远时光积淀和不间断的习俗演练而成的仪式成规不容践踏。春联即是春节节庆仪式的一部分,它是人们对未来一整年的期许与祝福,放爆竹、贴春联、逛庙会等古老仪式的延续,于唤起民族认同、弘扬传统文化善莫大焉。而城市管理者竟称春联为“乱贴乱画” ,其少得可怜的民俗常识及形而上学的城市审美观实在令人无语。

  城市终是为适合人的居住,管理者不见居民生活有声有色,但求一尘不染整齐划一,这种洁癖该去治一治。何为美的城市?应是浮云无心倦鸟飞还,而不是管理者唤一声要有节日气氛,全民立刻张灯结彩;也不是管理者吹毛求疵,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城市是公共场域,而公共性的量度当立足于平衡每一个人的生存空间,一些管理者却以“公共秩序”为名挤压个体生存多样性的行为,似乎只把居民当做城市的群众演员,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令城市像一个被装扮与被调笑的小丑,可悲可叹。

  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下,很多民族节日正在演变为商家赚取利润的盛宴,而恋旧地坚守着节庆仪式的老百姓,似乎有意无意中在抵挡传统文化商业化的大潮,此一役尚未知胜负,逢年过节又成一部分地区管理者大显身手的舞台,他们把文化当成道具随心挥洒,想要什么要什么,想去什么去什么,把城市当成玩偶任意装点,施展威权之余再给自己的政绩涂几笔脂粉,却忘了节日不是管理者个人的演武场。在这场“撕春联”闹剧中,他们撕掉的也许不止春联,还有“以人为本” 、“文化立市”等曾经温情脉脉或堂而皇之张贴于世人面前的华丽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