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历史巨变的荧屏书写
——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创作印象
作者:薛晋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迅速行动,组织协调精干力量,推出了一批制作精良、主题鲜明、感人至深的脱贫攻坚重点剧目。文艺家在脱贫攻坚的大路上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用镜头记录中国大地上的深刻变迁。《一个都不能少》 《绿水青山带笑颜》 《枫叶红了》 《花繁叶茂》 《最美的乡村》 《遍地书香》先后在各大荧屏亮相,这些脱贫剧具有独特的题材视角和新颖的表现手法,内容覆盖生态保护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文化教育脱贫、特色产业脱贫等多项精准扶贫方略,真实、全面、深刻反映了脱贫攻坚战道路上的感人事迹、生动实践和主要成就,生动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伟大壮举和不朽功勋。</p>
<p>  优质脱贫主题剧反映了乡土社会物质与精神变迁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电视剧《花繁叶茂》是由尚大庆执导的一部典型的脱贫剧,讲述了位于西南山区大娄山脉腹地枫香镇的三个村庄的脱贫故事,该剧扎根生活,立足现实,以贵州省花茂村为原型,塑造了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摘掉贫困帽,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枫香镇党委书记石小峰带领花茂村村支书唐万才和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欧阳采薇、赵子奇一道,为发展农村产业、摆脱农村困境不遗余力。欧阳采薇是一个年轻的、高学历的美女书记,她从当初的不知如何与村民沟通,到慢慢融入花茂村,为花茂村发展厘清思路、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年轻的第一书记在鲜活的农村实践中磨练自我、提升自我,最终破除“镀金”偏见,实现了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而剧中对村支书唐万才的细致刻画,又反映出老一辈基层干部根植乡村、守护乡村、建设乡村的大智慧。他们牢记“基层干部的辛苦指数决定乡亲的幸福指数”的嘱托,秉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剧反映了基层干部在农村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定盘星作用,这些脱贫路上的跋涉者共同开拓了花茂村的美好未来,荒芜贫穷的花茂村终于实现了花繁叶茂!</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17/202012/W020201230333089434806.jpg" OLDSRC="W020201230333089434806.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电视剧《花繁叶茂》海报</font></p>
<p>  易地搬迁脱贫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战术,然而如何安抚群众搬迁心理、解决群众搬迁矛盾,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挑战。由白永成执导的脱贫主题剧《一个都不能少》就展现了易地搬迁的后续脱贫致富故事,本剧讲述了我国西北地区两个村庄丹霞村和焉支村帮扶结对,摒弃过往隔阂一起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的故事。丹霞村是县里最富裕的村庄,而焉支村则长期摆脱不了贫困村的帽子,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阶段和最后阶段,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让丹霞村和焉支村结为脱贫帮扶的“对子村” 。焉支村实行整村搬迁,由具备脱贫经验的丹霞村整合带队结伴前行。两村合并重组已是大局,然而两村之间埋藏多年的公私仇恨使得合并之路道阻且长。原来,多年前丹霞村因为修路,县里统一将焉支村的祖坟动迁,这成为两村结怨的源头,他们面对着一个越来越富而另一个却越来越穷的现实落差,一边故土难离一边又不得不整合的心理矛盾,旧毛病、新问题促使两位村支书陈百川和夏宝山摒弃嫌隙、齐心协力加快转型步伐。两村支书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局出发,凝聚民心,带领全村人民寻求出路、发展经济,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攻坚目标。</p>
<p>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农村发展中发挥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前行方向。脱贫剧《绿水青山带笑颜》演绎了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故事,本剧聚焦年轻人返乡的时代热潮,讲述了两位都市青年许晗和杜笑语返乡创业、寻找梦想、发现自我的故事。许晗原本在北京从事艺考教育培训,杜笑语是北京一家公司的文创设计师,两人因地结缘,在博山开启了寻梦之旅。许晗被廖锦西经营的民俗艺术深深吸引,促使他萌发了依托美丽乡村创办精品民宿的想法,许晗开启了他的美丽乡村民宿创业路,决定扎根乡土寻求生命的意义。杜笑语出生在琉璃匠人家庭,然而,社会时代的变迁和农村结构的改革,老一辈不得不放弃传统工艺,转投其他行业。基于对家乡传统琉璃技艺的眷恋,以及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的响应,杜笑语毅然辞职回归家乡,成为了传统手艺的接班人。第一书记郑菲深入博山调查民情,找问题、想办法、做实事,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投身农村事业的理想抱负和使命担当。年轻人与都市挥手告别,奔向绿水青山,静待春华秋实,开放、共享和共赢的博山精神,让他们收获梦想、事业和爱情,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支点。</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17/202012/W020201230333089435166.jpg" OLDSRC="W020201230333089435166.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电视剧《遍地书香》海报</font></p>
<p>  实现贫困地区脱贫,离不开坚实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离不开基层干部清廉、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由哈斯朝鲁执导的脱贫剧《枫叶红了》反映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该剧讲述了科尔沁旗下乌拉岱嘎查村第一书记韩立,与嘎查村书记宝峰一起带领嘎查村党员和群众摆脱贫困、提高农牧民素质、改变村庄面貌的感人故事。受腐败作风的影响,政府产业扶贫政策在嘎查村落地实施时遭到前任村干部张志龙的盘剥,村干部的霸权作风和利害关系的明争暗斗成为嘎查村脱贫攻坚的绊脚石。高娃是嘎查村的贫困户,丈夫去世使她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善良、勤劳、坚韧,拒绝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相信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她种葵花、学刺绣、种植菌棒,探索致富路径,并带领越来越多的村里人致富。第一书记韩立“微服私访”来到嘎查村,寻找嘎查村贫困的原因,正式上任后,韩立和宝峰联合起来,排除理念分歧和行动冲突,逐步破除了基层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痼疾,原本涣散的党员干部在嘎查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最终拧成一股绳,在群众中树立起了牢固的堡垒形象,形成了顽强的战斗力,彻底改变了嘎查村落后贫穷的面貌。</p>
<p>  “扶贫先扶志”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剂良方,扶志就是要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由杨真执导的脱贫剧《遍地书香》聚焦扶贫一线的“扶志”和“扶智”故事,对于乡村振兴之路具有启发价值。本剧讲述了第一书记刘世成在椿树沟村文化扶贫、扶志和扶智的尝试实践,以及引领临沂父老乡亲建设美丽乡村的动人故事。在蜿蜒曲折的乡路上,刘世成载着满满一车书来到椿树沟村,却引来群众低声埋怨。市委石书记下乡调研,看到小贩论斤卖书,送书下乡的现状令人唏嘘。图书的功能在于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却被村民当成没用的废纸和占地的垃圾,“读书无用论”似乎长期禁锢着村民的思想,对读书活动的抵触成为椿树沟乡村振兴的思想阻碍。不解决观念贫困和思想贫困的问题,没有脱贫的志气和智力,没有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就不能真正解决贫困的深层次问题。扶贫先扶精气神,椿树沟村村民看不到希望,刘世成便给村民以希望。他真心带领群众读书,教会村民大胆解放思想、学以致用、增长见识,靠编筐编出致富道路,用剪纸剪出幸福人生,文化经济政策让原来不读书的椿树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也让椿树沟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17/202012/W020201230333089432938.jpg" OLDSRC="W020201230333089432938.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电视剧《枫叶红了》海报</font></p>
<p>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和重在精确,脱贫攻坚工作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至关重要。脱贫剧《最美的乡村》就是思考和反映这一问题的代表作,本剧采取单元剧的叙事手法,以青山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女主播辛兰、返乡创业大学生石泉有三位主人公为讲述切口,从三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入手,以扎根、下乡、返乡为叙事主线,将三个单元串联起来,反映他们帮助乡村脱贫攻坚的美丽故事。 《最美的乡村》开篇就从重新精准识别那家沟村和上河峪村的贫困户展开叙事,收入问题、住房问题、饮水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都是民生大事,普通观众被这些习以为常的生存故事深深吸引和打动。青山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和上河峪村支书卢振兴“不打不相识” ,他明确上河峪作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试点村,要精准识别贫困户,严格自查,不能弄虚作假,搞假脱贫,抓好精准扶贫中“精准”二字。本剧用艺术的形式生动演绎了精准扶贫战略,反映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理念在中国乡土社会的生动实践,诠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新时代乡村社会的成功实践,彰显了为国为民的初心和使命。</p>
<p>  由此不难看出,这些优秀脱贫剧自觉讲述减贫之中国故事,传播减贫之中国声音,阐述减贫之中国理念,为观众呈现出一幕幕丰富多彩的小康画卷,礼赞了英雄的人民,讴歌了伟大的时代,起到了为人类减贫史树碑立传的巨大作用。</p>
<p align="right"><strong>  (作者系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strong></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