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抽象 老庄哲学 宇宙秩序
——评何俊杰的航拍艺术
栏目:视线
作者:周一农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

  说来,认识何俊杰的时间并不长,坐下来聊也就那么三两回。不过,那本《神眼》给我的印象则不浅,除了气势和意蕴的震撼,这位仅靠民航眩窗看天下的业余影人几年内能拍出这么一本动人、独到的光影画册,里头的精神与意志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自1858年纳达尔驾驶热气球在巴黎上空进行航拍,人类便开始借着上帝的翅膀来像鸟一样俯瞰了。当然,这猝不及防地腾跃,也让原本那些毫不起眼、甚至熟视无睹的物体、景象和视觉审美的各基本元素:色调、形状、光影等,转瞬间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有的更是直逼心灵而来,给我们的审美带来了许多陌生和诧异。不妨拿何俊杰的代表作“神眼”来说吧,从画面看,这是由云雾和冰川构成的别样的“眼” ,因高悬在天,似眼又非眼,故名“神眼” ;可我想,作者的心里一定还有一只眼,那便是他为之痴迷的外空摄影乃至整个人类探索行为的窗口和路径,那才是真正的“神眼” 。

  虽说航拍的常用手法是纪实,可不同艺术家们的“神眼”还是各有视角。之前,我也曾无意接触过一些航拍大师的作品,比如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罗伯特· B ·哈斯等,可多了之后,便觉得其中一些片子太中规中矩,除了视点高低有些量的差别,光影、构图等都与普通俯视片并没啥距离,大体也就跟孔夫子似的“登东山而小鲁” 。于是,我常怀疑这样的光影只是再现了一种人化的自然,这样的“神眼”也只不过是东山上的人眼。其中,既有对传统线条、韵律等审美要素的路径依赖,也可能受制于当时飞行器的高度。这样一比,何俊杰的题材与方式便十分个性了。如果按艺术规律分析,其中还在起点、路径、终极地潜伏着一个三部曲。

  有人说,摄影是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不过,在主客观世界之间,这只眼常常是很难公允的,一般多偏向于主观世界,毕竟相机在手它离人比较近。换句话就是,咱们在走向对非人类对象进行创作表达和自我想象时,总希望找到一个自己能够认同的模式,说小了这是经验,说大了这是文化。可俊杰兄却有意无意地在超越着这种预设,不论哪里,都任凭镜头跟着飞机,无怨无悔。其实,咱们许多人也有乘飞机的一些缘分,却少有hold住天地间那些奇妙华彩的;有的机缘对他来说也是唯一的,那他为何偏幸运了呢?我想差异就在,他有心但不唯心,一切从零度出发。

  高度无疑是航拍艺术的第一要素。但只有到了绝对高空,人才能有效摆脱地面视觉的经验定势,激起自身对天人关系的透彻感悟和对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通过宽大的视角,真正展示属于航拍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感动,最终达到不断完善人类空间想象的目的。虽说他的机会大多依靠公务之余,可出手的高度却常常在万米以上,像《龙脉》 《孕育》 《岛的守望》 《远古的巨蜥》 ,以及《长江的另一种表情》等片子,我猜都是这一高度的杰作。不过,就像风筝,飞得越高,自我节制越困难。

  一般人通过力所能及的行为改变身边的自然,这在今天已是无需任何证明的事实了,但要把这种改变提升到万米之上的外空自然,那还是一种比较遥远的憧憬。所以,只要平和地放下经验和依赖,咱们所得到的外空影像便是个原生的纯粹的自然。其实,这时的“神眼”已经是淡定复归了的自然之眼。虽说没有谁不想借一双“神眼”一览天下小的,但何俊杰的航拍艺术给我的第一个启迪却是用平和的眼去看自然。

  (二)

  在一般人看来,画布上的创造,大多应该是时间磨出来的艺术,无论是手中的精雕细刻,还是脑子里的灵机一动,无论是一幅画、一个流派,还是整个绘画史,都是这样。而何俊杰的航空影像则不经意地给了人们一种震撼,一种由机械带来的震撼。他把从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抽象主义这一段历时的艺术路径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用空间的距离表现了出来,让人们一下子便感悟到了许多深刻的东西。

  记得去年底在筹划一个影展时,有人曾向我推荐何俊杰的两幅景观作品,其中一幅的名字叫做《天山》 。在这幅作品中,他以独到的眼光发现并定格了繁杂山峦之间的一抹纵横扭曲的光线。这些洒落在巅峰上无拘无束的温暖,不光用一种线条的活力打破了周边孤寂的环境,还随心所欲地勾勒出了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照说,经一个多世纪传统摄影的审美熏陶,人们已能比较清晰地辨认一般风景影像中的各种主体和背景,可到了展出那一日, 《天山》里那种光影、明暗、点线、块面构成以及色彩肌理的对举、对立与对话,还是让许多人分不出哪是天、哪是山,遇人问起,我也只能支支吾吾,不敢明言。

  从文化的角度来把握,他的抽象摄影有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抒情抽象。一般地说,抽象主义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蒙得里安的几何抽象,它是尽量地以简化的方式来描述真实题材,也叫冷抽象。另一类是抒情抽象,也叫热抽象,它是将色彩表现推向极致,最大限度地弘扬人的精神、灵魂,强烈地抒发人的主体性、自主性,通过富有旋律的笔触、色块和肌理、质感表现人的主观心理感受。《道祖之揖》 《神灵福佑》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老庄哲学。老子曾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就是说,最美的形象是没有形象。从高空俯拍,最重要的便是在纷繁复杂的地球表面敏锐地发现各种不寻常的颜色、形状以及线条等,可因为距离问题,航拍的成像往往朦胧含混,斑驳幻化,这样一来,便使得原本镜头所对准的物象也变得个性和夸张起来,用何俊杰自己的话来说便是:

  当你在万米的高空看地表时,那些原来十分清晰实际的物体都变成了色块、线条,这时候可以让你发挥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比如,那些蜿蜒的河流变成柔和的曲线,你可以想象成人的脉搏,那些海域、群岛,以及消融的冰川也会形成一些有趣的图案。当然,这些是需要细心观察得来的,当发现契合我内心理念的意象图案,就赶紧拍下来。

  第三,宇宙秩序。说到底,何俊杰还是一个宇宙生态主义者,讲究万法自然,天人合一,他相信自然界存在一个简单和谐的规律在支配万物运转。他航拍的梦想就是解开大自然的密码,参透大自然的运转法则。虽说每次拍摄他都能任由自己的思想天马行空般地驰骋,虽说每次看到的景象都出人意料地不同,但这也恰恰让他捕捉到大自然的各种精彩与尴尬,来实现它的生态文化思考和批判。

  这些大概便是他航拍艺术独到的思考和语言,也是他的影像最精彩、最诱人的地方。

  记得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捷悟》曾用“三十里”的空间距离来描述曹杨之间的智慧间隔,那么,用“机械”来区别何俊杰与画笔抽象主义的差异,想来也该是一个不错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