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弦古韵  传承浙江曲艺放异彩
作者:哲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浙江一直被称为“曲艺大省” ,这两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给浙江曲艺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浙江省曲协大力发展大曲种、培育小曲种,近年来,曲艺创作和人才培养同步进行,为浙江曲艺的传承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因势利导,曲种传承取得喜人进步

  随着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的文化自觉不断增强,对曲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曲种的传承有了可喜的发展。如绍兴莲花落在几代曲艺工作者的努力下,目前已誉满全国;温州鼓词以特有的生存方式和市场效应为全国曲艺界所瞩目;通过大量的演出和比赛,“杭州摊簧” 、“象山唱新闻” 、“宁波走书” 、 “绍兴平湖调” 、 “杭州评话” 、 “杭州小热昏” 、 “余姚雀冬冬” 、 “浦江什锦” 、 “绍兴词调” 、“湖州三跳”等小曲种在近几年都走上了大舞台,出现了很好的开端。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能在舞台上呈现的曲种已经多达20余种,其中不乏“四明南词” 、“绍兴词调” 、 “宣卷”这些历史上曾经闻名遐迩,但随着时间迁延一度销声匿迹的曲种。

  如何让传统曲艺样式更好地服务时代、服务群众,已经成了曲艺工作者的目标和共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给不少濒临消亡的曲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为避免申遗成功之后就刀枪入库,缺乏进一步传承行动的形式化弊端,浙江曲艺界依托民间曲艺传承人,加大基层文化组织合作力度,积极开展曲艺创新和人才培育,使已经被“格式化”的图像重新鲜活起来,从老百姓的记忆中走进现实生活。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杭州摊簧,原本在杭州已经不见踪影,仅有的几位曾经唱过摊簧的艺人都年岁已高,如果没有新人、新节目的推出,今后很有可能就只能看录像、听录音想象其风采了。为了让杭摊成活,成为杭州曲艺的一张新名片,浙江省曲协和省群艺馆、余杭区文化馆一起,秉着“先活后精”的原则,创作排演了杭摊近年来的首个新作《西湖春秋》 。节目富有创意,舞台呈现美轮美奂,在全国曲艺“群星奖”评选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都取得了好成绩。为原汁原味地展现杭摊魅力,浙江省曲协等单位在多位杭摊老艺人的鼎力相助下,又趁势推出了杭摊《青凤收徒》 ,从创作到表演,都更强调传统韵味。在现代题材的表现中,保留传统曲调,再现独特声腔,适当创新表演形式,让杭摊焕发出了新颖的光彩。节目在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鼓曲唱曲(南方片)大赛中喜获了“牡丹奖” 。2014年,余杭借着举办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鼓曲唱曲(南方片)大赛的东风,又新创作了杭摊新作《美丽的眼睛》 ,以优美的唱腔、动人的故事再次打动评委和观众,获得了“牡丹奖” 。

  曲艺人才的培养不像其他艺术门类那样有各类学校和专门课目,在素质教育中也很少有学校和家长愿意涉及曲艺这一旧社会曾经的“讨饭行当” 。加之曲艺表演本身的独特性和个体性,唱做念打、吹拉弹唱,样样都得到位,给新生代曲艺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此,浙江曲艺界不断致力发掘培育新人,给一些条件好的曲艺演员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拜师学艺、潜心修炼,为他们量身定做作品,敦促他们熟悉观众、了解观众,从而达到在演出中学习、在演出中提高的效果。同时也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民间的曲艺人才资源,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曲艺、熟悉曲艺,从中培养曲艺的后继之人。丽水缙云官店村有一位酷爱民乐、潜心教学的乡村音乐老师,教出了50多个会弹奏民族乐器、演奏婺剧音乐的孩子。浙江省曲协发现了这个群体后,挑选了11个孩子,帮助他们排演了一出兰溪摊簧《古村戏韵》 。节目一上演就大获好评,成为浙江省推荐参加央视和中国曲协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的首选,并一举夺得了一等奖。乡村老师获得了园丁奖,浙江省曲协获得了组织奖。这个节目还被邀请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节电视晚会。2013年,浙江省选送的杭州小热昏《敬老尽孝》 、温州鼓词《五官的奥秘》和绍兴莲花落《马路边的一分钱》获得第五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二等奖。其中,杭州小热昏《敬老尽孝》和温州鼓词《五官的奥秘》还荣获第五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作品奖。2014年,国家级非遗项目金华道情也有了娃娃的展示,和绍兴莲花落一起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莲花落《一颗米》获一等奖、金华道情《田鸡飞上天》获三等奖,首闯全国大赛的两位小演员获新苗奖。

  拓展舞台,曲艺活动广受好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日益旺盛。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曲艺,更多地看到好作品、好演员,浙江省曲协还搭建了各种形式的演出或赛事平台,如浙江省曲杂节、浙江省曲艺(新曲目)大赛、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等等,还承接了如中国曲艺节、曲艺牡丹奖等全国性比赛,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给广大曲艺爱好者提供演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因此越来越多的曲艺演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追捧。

  由于曲艺节目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群众接受度较高,在各类文艺下乡演出中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3年,浙江省曲协坚持曲艺惠民,把曲艺演出送到基层、送进文化礼堂。浙江省曲协把协会力量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科学利用各地市曲协力量,开展各种曲艺走基层活动。全省曲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喊响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浙江曲艺家在行动”的口号,在全省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曲艺走基层活动。浙江省曲协以“从乡村来、到乡村去” 、 “百善孝为先——陪着父母看曲艺”等为主题进行曲艺巡演,迄今为止,无论是个人专场还是组台演出,大小队伍已经走遍了全省10个地区的许多城镇乡村,观众人群在逐渐扩大,不少曲种冲破了语言的障碍。人们在不同的曲种中,感受到了浙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

  2013年1月,浙江省曲协受中国曲协的委派组成浙江绍兴莲花落艺术团,前往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参加了由当地华人华侨为庆祝新春佳节而举办的“新春同乐日”演出活动。期间,艺术团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先后举办了绍兴莲花落专题讲座、演出和文化交流座谈会,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艺术团一行先后与新西兰七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新友好交流文化中心、澳洲大洋传媒集团、澳华文联等就如何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及如何提升中华曲艺在国外的影响传播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2014年6月,艺术团的绍兴莲花落《十八相送》再次赴德国参加德国中国曲艺展演周、赴法国参加第三届巴黎中国曲艺节,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夺得2014年第三届巴黎中国曲艺节的唯一金奖。

  繁荣创作,努力争取曲艺观众

  浙江方言给地方曲种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它不大可能像音乐、舞蹈那样“走遍天下” 。固定的区域、固定的观众,是曲艺生存较之于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同的最大的特点。绍兴莲花落名气很大,但热心者还是只局限于杭绍宁的部分地区;温州鼓词市场需求不小,但离不开该方言的流通区。要打破这个格局,抓作品、抓创作至关重要。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增强,浙江曲艺界努力以好故事加韵味独特的曲调,冲破语言的障碍,巩固原有观众群,发展新的曲艺爱好者群体。

  继201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浙江省故事会后, 2013年浙江省曲协又举办了第二届故事会暨2013年曲艺作品加工会,来自全省各地的150多位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参加。本届故事会紧紧围绕“出作品、育人才”的目标,做到了“三合为一” :故事征文与故事演讲相结合,曲艺创作和故事演讲相结合,故事演讲和曲艺评论相结合。活动环环相扣、讲究实效, 4场故事会不仅让学员们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也给当地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2014年的故事会,浙江省曲协结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的要求,围绕“中国梦”和“五水共治”开展征文和演讲,并在当地举行了惠民演出。

  几乎每年举办的浙江省曲艺培训班已经成为浙江省曲协的一个品牌项目,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食宿全包,除了上理论课程以外,还结合本省创作节目的观摩、理论研讨,整个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天的课堂上都座无虚席,培训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些一直自己打拼的民间艺人很有感触地说:“想不到我们能听这么好的老师上课。在曲协,有一种家的感觉。 ” 2013年,浙江省曲协再次举办了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曲艺培训班暨第三届浙江曲艺发展论坛,来自全省的100余名曲艺工作者参加。此次培训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和讨论,学员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在观摩中运用知识、在讨论中深化知识,对创作表演都有一定的启发。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在培训班上赞扬说:“像这样规模的曲艺培训班,全国就浙江省曲协一家。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论述中提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浙江省曲协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深刻领会党的文艺方针,努力开创曲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