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故居:抬头看到“命运”
栏目:世界名人故居 之二
作者:尧山壁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雨果的卧室,有一张旧床,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奔波操劳一生后,在它怀里永远沉睡了。闭眼时只有孙子孙女守在身旁,两子两女、结发妻子、相依为命的情人,一个个先他而去。二楼是雨果书房。比起那些精美家具和雕刻,一张书桌更引人注目。旧桌子很高,是自己设计制作的,他和歌德一样喜欢站着写作。槐木桌面上,依稀看到龙飞凤舞的字迹。这位积极浪漫主义的旗手,在这不足一平方米的阵地上,布下了多少闪电和雷声。

  雨果故居展室中有许多雕刻、绘画,大多出自雨果自己手笔,奇怪的是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国特色。据说,流亡格恩济岛时,他还自制了八仙桌和太师椅。难怪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雨果站出来仗义执言。图为一名女子在位于法国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故居参观

  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孚日广场,看上去好像一座巨大的修道院,方方正正,长宽均为108米。36栋古色古香的三层阁楼围在四周,底层柱式回廊,供人悠闲散步。廊外两行绿树,中间两块草坪,各有一座喷泉,像两盏白蜡烛台。法国人说,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雨果,照亮了法兰西的天空。维克多·雨果1832年至1848年住在这里,那回廊和草坪上留着这位文化巨人许多脚印。

  雨果故居是6号楼,在西南拐角处。参观由上而下进行,三楼一间大厅,有大量图片和文字解说着他不平凡的一生。

  维克多·雨果生于1802年2月26日,比巴尔扎克小3岁,可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他出身将门,天资聪慧, 16岁因诗名当选卢兹学院青年院士, 23岁被授予国家骑士级荣誉勋位, 40岁当选法兰西研究院院士, 44岁又当选院长,位列贵族院议员、制宪议会议员,是上流社会风云人物。另一方面自幼熟读卢梭、伏尔泰,追求自由、民主、博爱,诗人的个性又使他政治倾向十分显明。法国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次次阴谋、政变,一次次起义、失败,使他的共和国梦想破灭,走上反对党领袖的位置。墙上图片保留着雨果许多珍贵的镜头,二月革命站在人民队伍中,栗色长发成为一面飘扬的旗帜;临时共和国成立,为自由之树剪彩;反对小拿破仑,身披议员肩带,行进在枪林弹雨中。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花25000法郎悬赏他的头颅。不得已他亡命国外,把满腔怒火化为战斗的檄文。又被比利时、英国两次驱逐出境,最后落脚在大西洋一个名叫格恩济的荒凉小岛上。直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才返回阔别19年的祖国,投入保卫巴黎的战斗,捐献稿费制成两门大炮,被誉为“法兰西的老家长” 。

  二楼是雨果书房。比起那些精美家具和雕刻,一张书桌更引人注目。旧桌子很高,是自己设计制作的,他和歌德一样喜欢站着写作。槐木桌面上,依稀看到龙飞凤舞的字迹。这位积极浪漫主义的旗手,在这不足一平方米的阵地上,布下了多少闪电和雷声:剧本《克伦威尔》《欧那尼》 《国王取乐》 ,诗歌《心声集》 《秋叶集》 《东方集》 ,评论《小拿破仑》 《惩罚集》 《凶年集》 ,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一块块坚实的基石,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崇高地位。

  写《巴黎圣母院》时,雨果的住所抬头就可以望见那大教堂的塔尖。他经常顺着教堂螺旋楼梯爬上爬下,驻足每一间神秘的石室,寻觅古老的传说。有一天偶然在两座楼梯间发现墙上刻着一个字, ANARKH希腊文的“命运” 。雨果眼前一亮,找到了灵感。最先想到的人物是一个驼子,他在马德里贵族学校时一位校工,两颊绯红,乱发如草,人很善良。孩子们常常拿他取笑,也包括雨果自己。为此他很内疚,那校工的梆子不时敲打着自己的心灵。由此引起关于灵与肉的思考酝酿出几个人物形象:面丑心美的敲钟人卡西莫多,面美心丑的箭队队长菲比恩,面心都美的吉卜赛美女郎爱丝梅拉达,面心俱丑的副主教克洛德。此书1831年出版一鸣惊人,被称作莎士比亚式的中世纪史诗。

  雨果于1845年着手写《悲惨世界》 ,二月革命后忙于如火如荼的斗争而停笔,即使流亡途中也把手稿带在身边。经过长期残酷的斗争,对社会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决定重写,革命时期“一个圣徒、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的故事” 。为了真实地反映历史背景,他数度考察圣约翰山,凭吊滑铁卢,并在附近租住旅馆,窗外就是古战场。亲历的斗争生活,使他写起来得心应手。铺开稿纸,林立的街垒,愤怒的人群历历在目。拿起笔来,就像重新披起肩带、举起拳头。仿佛高呼“共和国万岁”的不是主人公马吕斯,而是作家自己。经过多次修改扩充。1861年6月30日雨果在最后一页写下一个“完”字。镜子中栗色的头发已经雪白,宽宽的额头刻满深深年轮。全书出版后,巴黎洛阳纸贵,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卞福汝、冉·阿让、马吕斯和芳汀等人物。人说,在马吕斯身上不止一次看到雨果本人的影子。

  一楼展室有许多雕刻、绘画,大多出自雨果自己手笔,奇怪的是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国特色。一组梅兰竹菊,用的是工笔,还有公鸡和马,用的是写意,完全不同于西洋画法。据说,流亡格恩济岛时,他还自制了八仙桌和太师椅。难怪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雨果站出来仗义执言:“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我们全部古教堂所有的宝藏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灿烂惊人的东方博物馆呀!”“一个塞满腰包,一个装满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

  在雨果的卧室,有一张旧床,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奔波操劳一生后,在它怀里永远沉睡了。闭眼时只有孙子孙女守在身旁,两子两女、结发妻子、相依为命的情人,一个个先他而去。妻子阿黛尔是指腹为婚,青梅竹马,搬进这所房子时因为雨果埋头写作而红杏出墙,第三者恰恰是雨果的朋友,一位评论家。因为情有别恋,失去往日温柔,连雨果对她诵诗都无动于衷。而女演员朱丽叶,因为主演雨果的剧本而与雨果结缘,而且一爱就是50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像一个影子一样,跟着他,隔楼相望。每天早晨采集带露玫瑰花,榨成汁润滑他疲劳的眼睛,每天晚上独守孤灯,为他抄写稿子。雨果在他心目中的金婚纪念日送给她一张照片,背面写: “50年的爱情,这便是最好的婚姻。 ”可惜依照教会的条文,朱丽叶没有资格进入雨果的墓地,因为没有正式结婚。阿黛尔与雨果虽然仅仅维持了10年夫妻关系便另有所爱,却允许葬在他的身边,永远地貌合神离。

  法国政府为雨果进行了隆重的国葬,全国下半旗致哀,凯旋门垂挂黑纱,街头巷尾堆满花圈。按照他生前遗嘱: “把50000法郎送给穷人,用穷人的送葬车把我送向公墓,拒绝一切教堂的祭祷。 ”锈迹斑斑的粗糙马车,200万人迈着沉重的步子跟在后面,缓缓走向先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