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出生地国际信托基金会:
无政府资金支持,主动拥抱互联网
  来源:中国艺术报

莎士比亚出生地——英国斯特拉福小镇的步行街

  160多年前,经英国国会决定,莎士比亚的出生地开始被当作文化基地进行建设,这一决定还被写进了法律,充分保证了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莎士比亚出生地国际信托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则一直担任着故居管理者和文化交流的角色,致力于在莎士比亚的读者、研究者、大学及相关社会机构之间搭建桥梁。

  目前,由于多种原因,莎士比亚所居住的房子已经被毁坏,但他的一些家人所居住的房子被保护了下来,莎士比亚故居也被重新仿建了一幢。基金会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展览,把莎士比亚的生活基本状况展示出来,试图通过这些遗迹帮助人们了解莎士比亚所处的社会背景。其中,莎士比亚的女婿是一位医生,很多医学文件也被保存下来,因此,在展览中甚至可以了解到一些当时的医学情况。由基金会举办的此类展览很多,大都可以免费观看。

  现在,每年大概50万游客来到莎士比亚的出生地旅游观光。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基金会专门准备了多国语言的出版物和其他产品,供游客购买。并且,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基金会还提供不同系列的宣传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

  在莎士比亚故居的保护运营中,旅游收入占了很大比重,旅游人数也急剧增长。在平衡保护和旅游之间的关系上,基金会制定了相关的指导原则和手册,包括怎样保护相关建筑、控制游客数量、控制故居的温度湿度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维护管理规则。而且,他们也会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发放宣传手册,进行基本的宣讲和教育,告诉游客如何使用相关设施,如何按照要求进行参观等。

  在运营经费方面,基金会没有接受政府的任何资金支持,基本靠自身的门票及部分商业收入支撑,包括礼品店、纪念品店、书籍零售、餐饮等方面的收入。此外,基金会也接受一些私人捐赠和相关研究款项的支持。而且,他们还对结余的资金进行保值、增值等操作,运用自身力量进行商业化运作。

  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广莎士比亚,与多国艺术家进行合作,组织相关活动,不断把莎士比亚的作品搬上舞台。他们还认识到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贴近受众的语言才能产生共鸣。例如在中国,他们曾把《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放在一起演出展示。由于莎士比亚和中国的著名剧作家汤显祖于同一年去世,因此基金会就与中国建立相关的联系,对比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理论实践,试图推动全球视野下的莎士比亚研究。

  基金会还组建了强大的翻译团队,把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收集很多国家的本国翻译版本进行对比。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基金会也开始利用网络和新媒体,主动拥抱社交网络,与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互动,用多种形式、多种语言述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帮助年轻人用新的科技形式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莎士比亚出生地参观游览。

  基金会经常在网络上贴出莎士比亚的一些文章,或者与莎士比亚相关的研究文章,供网友阅读。他们还提供了免费的电子书,现在在i Phone和i Pad上可以阅读超过七种语言的莎士比亚作品。2013年4月,基金会还出版了一本《毋庸置疑的莎士比亚论证主义》 。

  此外,基金会还在网络上举办了一系列的互动活动,例如“60分钟60个问题和莎士比亚在一起”的活动,邀请了包括查尔斯王子和威廉王子在内的60名知名人士,让他们每人谈论莎士比亚一分钟,最终上传到网络,与众多网友进行互动;在过去三年,每逢莎士比亚的生日,基金会就在相关网站提供机会,让网友在线给莎士比亚送上祝福,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世界的不同语言的数十万条祝福;基金会还发动全球网友,在相关网站上写出个人对莎士比亚的看法,或者莎士比亚对他们的影响。

  2013年10月,基金会在威尼斯启动了莎士比亚国际网站,展示来自全球的关于莎士比亚作品的评论文章,丰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评价,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看法。

  2014年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基金会将在莎士比亚的出生地——英国斯特拉福小镇乃至全球范围内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