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个阶段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3个阶段  2006年-2008年  进入“类型小说商业化时代”。

  这个阶段,发生了类型文学史最重要的历史拐点。当“小白文”、“故事题材”、“粉丝经济”等成为互联网王道之后,就像一个旗帜一样,网络文学忽然发现了“互联网的逻辑”——亦即网络文学作品不用依靠传统出版媒体,就能基于互联网获得相应的社会影响力、商业利润和大众口碑与美誉度。

  这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从此,类型文学进入突破瓶颈的历史性拐点,全面进入“商业出版时代”,互联网开始自成“类型小说”发展的平台。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业化促进网络文学出版类型和类型出版的繁荣发展。从此之后,网络文学逐渐发现了自身的商业逻辑、创作法则和生产机制。

  于是,从2006年开始,网络文学完成了一系列的“独立之旅” 。现在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三个方面:商业化,一体化(阅读-表达-分享;生产-文本-消费、营销、传播一体化),以及最核心的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调整。

  在网络文学评论中,我们过于注重“文本的分析与评论”,却忽略那新的“文学/文化生产机制” ——互联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文化生产机制。而且,更为重要,却更被我们所忽略的是:文本本身的创作,其实已经嵌入到这种新文学/文化生产机制之中——它还在不断地“进化”之中,特别是:“屏”化!

  正是这种新文学生产机制的诞生,使得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真正地“决裂” ,网络文学终结了这之前想靠传统文学靠不上、想独立又独立不了的不尴不尬,开始了自身作为一个强势板块崛起,与传统文学分庭抗礼,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比传统文学更具有优势的“独立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