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音像”是实现中华戏曲文化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作者:仲呈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像音像”工程的意义不止于戏曲,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文化工程,其意义绝不能低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略提高到了与党的文艺方向、文艺道路和“双百”方针并列的地位,这就要求“像音像”工程要有选择的眼光,要善于选择经典的剧目和优秀的当代演员,让中国传统戏曲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绝不仅仅是记录当下的情况,而是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过程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许多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都以戏曲为载体传承了下来,我们对中国古老的戏曲文化要做到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人们常说“推陈出新” ,陈来先生建议改为“承”更准确,即“承”陈出新,意思是推了陈未必能出新,传承了传统才能出新。因此,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继承传统,有了区别的原则,有了实践的路径,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才能出现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年过古稀的叶少兰先生都说他参与了“像音像”之后又有了新的体悟、新的提高,所谓新的体悟和提高不就是新的发展嘛!

  “像音像”是一种新形式,它不会取代剧场演出,其与剧场演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补生辉、共同促进。戏曲工作者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完成“像音像”工程,这是一桩民族文化复兴的好事。

(仲呈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