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戏曲规范 做好“功课”预习
作者:李少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像音像”工作, 1999年开始在天津试验探索, 2014年正式启动,又经过了近两年的试录工作,逐步摸索经验,逐渐成熟起来,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如果说天津的试录是成功的,我想这离不开专家的指导、离不开戏曲的规范。叶少兰老师身先士卒,于古稀之年主演了《西厢记》 、 《壮别》等剧目,充分体现了高水平传承的风貌,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年逾九旬的迟金声老师,不顾年事已高,往返京津两地,为录音监棚、为配像导演,他认真把关,为舞台的整体呈现倾注了智慧与心血。老先生、老艺术家在录制过程中每一次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都是对前辈先贤的致敬,都是对戏曲规范的尊崇!

  作为天津基地的工作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主要来自于如何更好把握“处处讲究”的规范,如何做到“形式多元多样、风格严谨统一” ,如何在“不‘丢’人、不‘丢’戏”的同时有所探索和增益。我们不懂的,老先生、老艺术家还健在,我们多学、多问。同时,我建议在今后的录制过程中,各个院团、各位主演,特别是院团长也提前做“功课” ,现场解决恐怕不如早做准备,特别是对录音环节的预习以及布景的准备等;录制时,演、乐、舞、服、道、化都要规范,充分发扬“一棵菜”的精神,给观众留下最好的舞台整体形象,通力合作把“像音像”做好,不出废品、留下精品。

(李少波   “像音像”天津基地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