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
作者:卢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7年,我第一次去西藏采风。一下飞机,接机的朋友拿出了特殊的“见面礼” :两粒“高原康胶囊” 。“先吃上,我们西藏研制的,预防急性高原病。 ”没想到,我的“高原反应很强烈” :之后的九年,我六进西藏,两入青海,四进甘南,我一直试图用画笔真实地描绘今天的新藏区。

  “我坐着火车去拉萨,看看那雄伟的布达拉……” ,磁带里的歌声不停地在车中回荡。九年来,我行程数万里。西藏的公路修整得真好跑,青藏线、川藏线,一个甲子,两路变迁。路,镌刻着几代人几十年的前赴后继甚至是巨大牺牲。挂满五彩经幡的运输车会车而过,年轻的藏族司机跑遍了祖先一辈子没走过的路,跑上了致富路。随身带的糌粑、酥油茶,还保留着传统习俗;远处地平线上雪山连绵,成群的牛羊像悠闲的云朵绣在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草地上,间或一列火车从青藏铁路疾驶而过。2007年,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开通刚一年,连车上在拉萨工作生活多年的内地人也兴奋地喊着“火车,火车” 。我能感受到,他们热爱西藏,对这片土地有着亲人般的情感。而这条连接西部和内地的大动脉、幸福线,也正给无数个家庭注入也铸就着生机和活力。而有些人的喜乐,来自他们内心的安定。磕着等身长头去朝圣的善男信女,让人动容、震撼,引发着我对生命和信仰的敬畏和思考;九年来,我走过藏南地区,女人从山上背石头,男人盖房子。错落的房子掩映在山脚下树林中,仿佛雪山下的童话世界。也有颇具现代气息的村子,是内地援建的。藏族同胞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进家,端上热腾腾的酥油茶,满心都是对生活的满足、对受助的感恩;我走过藏北牧区,随处可见放牧的人们席地而坐。女人们缠羊毛纺线,男人们喝着酥油茶谈笑风生,享受大自然的无尽恩泽;雪顿节,藏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罗布林卡,草地上树荫下,家家户户支着帐篷席地而坐,盛装佳肴看藏戏。连续一周的相处,从陌生到熟悉。一位藏族阿妈热情地招呼我“饿了吧,尝尝自家的包子” ,“肉丸的,好吃” 。头顶上是碎石山崖,脚下是万丈深渊,沿着碎石压出的斜坡山路,我还跟随军人翻雪山穿越无人区,到过中印临时边界线的军营。军营在连绵雪山中,山之间雪水融化成湖,梦幻般的仙境。战士说随便一个山头都五六千米,每年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七八个月。满山的野杜鹃在凛冽的风雪中傲立,战士们用彩色的石头在军营山坡上,勾画出一幅中国地图。地图中央两行字“祖国在我心中,我在祖国怀抱”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战士拎着两桶水,走两步就停停歇歇喘息着。我拿几个桔子递给他,小战士先是一愣,接过握在手里,不停地说“谢谢叔叔,谢谢叔叔” 。望着这个正用青春向自然挑战的背影,我心生敬意,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他们;冰天雪地的世界屋脊,我站在中印临时边境线上,“祖国”两个字是如此真切,那是一种强大的终生难忘的心灵震撼。回望身后巍巍群山,那是祖国的方向,一片大好河山。

  2016年夏天,我又到青海、四川、甘肃藏区写生近一个月。深入果洛、玛曲、海南州、海西州藏区,途径郎木寺镇、若尔盖、阿坝等地,重走长征路。今天长征沿途藏区,拥有巨大的人流、物流。集市上摩肩接踵、传统节日里人们能歌善舞;村寨里的土坯房翻盖成了砖瓦房,数百年的藏族古村落已经作为文物古迹保护起来了;各地的民族节日、传统比赛,四里八乡的藏族同胞大多骑着摩托车、开着汽车来赶会;地里正忙着收青稞。藏族同胞说,他们对青稞的感情,就像根对土地一样;而有的人则摆脱开农耕束缚,开商店、跑运输、种草药,和时代发生着真实的交集。家庭旅馆住得满满的订不上房、饭店的价格和内地也不相上下。性格豪放的藏族店主迎上来,不拐弯抹角地找我谈商机,渴望和内地做生意,而不少内地的朋友早已在这里开公司做贸易,扎根好多年了;寺庙里,除了朝圣的藏族同胞,千里迢迢来拜佛的是络绎不绝、成群结队的内地人。一个小喇嘛指着识字本,问我牧场的“牧”的读音和字义;我问他为什么要学,他说多学汉字,知道更多的东西,对将来发展更好。在西宁,同学热情地带我登山俯瞰城市。在上海援建西部的浦宁之珠观光塔辉映下,古老的青藏高原隐没在流光溢彩的夜色里,恍惚间有些许东方明珠黄浦江畔大都市似曾相识的现代感。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变,甚至难以预料它的轨迹和终点。内心满怀着希望和憧憬,也交织着裂变带来的沉重、困惑和痛苦,长征路上我百感交集。今夕往昔,当我停下匆忙前行的脚步,沉淀在童年最刻骨铭心的英雄主义教育、长征组歌最红色的记忆,在历史与地理的交错中,有了更生动、更深刻的感悟。没有地图的万里长征,是用生命凭着信念走出来的。而关注、记录、描慕新长征路上人们的生活,传达具有时代特色、接地气的思索,是一个画者的使命。我取材今天若尔盖地区牧民生活,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地方,创作了国画《太阳照在若尔盖草原》 。

  在高原采风,光照强得睁不开眼。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我流鼻血,成宿睡不着。紫外线灼伤,脸上起满了水泡,心脏也经历了高原的检验,几个月隐隐作痛。驱车沟壑中,几次遭遇扎带塌方险情。夏末每天连续七八个小时烈日暴晒,水分蒸发太多没有了尿意。走过这一段的长征路,才知道这只能算是磨炼,我乐此不疲,还有为创作带回大量第一手素材的欣慰。连续二十一年、五届美展入选、获奖,对我来说每个命题都是新的,过程是冲击灵魂的。

  多年的绘画经历,骨子里的平民情结,我早已把情感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在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原,在我们看来太不容易的生活里,那些久违而真诚的笑容,陌生而善良的人们,那种吃苦耐劳而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信念和信仰。还有那些被雪域烈风刮去了少年的英气、满脸“高原红” ,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老西藏”“老青海”们,大写意着强悍刚烈的民族风骨。高原给了我丰厚的滋养。

  八月的青海,开满了格桑花。白色、红色的,农家院里、小河边、山坡上,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很平民化,生命力却很顽强。回来后,我请朋友刻了一枚闲章:格桑花开。

  卢冰

  中国金融文联副主席

    中国金融美协主席

    中国美协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艺术品投资顾问

    刘大为导师工作室首届精英班成员

    杨晓阳导师工作室首届课题班成员

    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三国演义》获最高等级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齐鲁名贤图》获优秀奖;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作品《芙蓉镇》入选;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作品《童眸》获优秀奖;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雪域天使》获银奖,同时获“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天路风情》入选;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吉祥西藏》获铜奖,同时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天路》获优秀奖,同时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