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探索书法篆刻评论的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月19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暨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杭州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应雪林,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万光政,杭州市滨江区委副书记俞少平以及白锐、曾来德、崔永波、方爱龙、金晓明、李一、刘宗超、梅墨生、潘善助、史培刚、王伟林、杨勇、叶鹏飞、张波、张谷风、章利国、朱培尔、朱以撒等专家学者30余人汇聚一堂,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共同见证浙江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揭牌以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的成立。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主持。庞井君与罗卫东共同为浙江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揭牌。

  在浙江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揭牌仪式上,庞井君、罗卫东、田宇原分别致辞。庞井君表示,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是在中国文联领导下建立的,是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举措。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建设既是中国文联领导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极为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力争取得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广大文艺评论家的成长搭建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浙江大学举行“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揭牌仪式,充分体现各方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建设的高度重视。他介绍,浙江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是在负责人陈振濂的带领下,联合杭州日报和滨江区,利用浙江大学的学术引领优势、杭州日报的媒介传播优势和滨江区的文创产业优势共同打造的。他认为,基地优势互补,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建议浙江大学发挥独特优势,多培养德艺双馨的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多提出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和对策建议,搭建好服务平台,发挥智库职能。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研究研讨、人才培训,都应该着力为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信息支撑和人才支撑,特别是要围绕书法篆刻评价体系建设这一重要项目,把优秀的资源整合起来,推出一批有实效的研究成果。在基地组织建设方面,应按照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建议浙江大学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特别是在项目规划、经费使用、人员配备、活动组织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严谨务实,经得起检验。

  庞井君认为, 1840年以来,中国人就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转型问题。思考中国书法发展问题,也应该放在这个大的格局中来考量。当中国文化面临全球化的挑战时,其实人类文化也在面临转型。许倬云、汤因比、雅斯贝尔斯似乎都认为人类文化变革的新的轴心期将到来。历史学家认为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人类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已经结束了,今后人类的进化就是在科技迅速发展推动下的自我进化,人类未来发展图景正在重新构建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人类目前又到了另外一个文化大变革的边沿或前夜。中国文化要大放光彩,一定是在未来人类的文化价值体系建构中找到自己的路径和位置,为人类文化贡献伟大而独特的力量。这样,我们面对西方、面对世界,才更有底气、更有勇气、更有信心,这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真正含义所在。在此过程中,作为传统文化的典范,我们的书法篆刻研究和评论也肩负着重要使命。具体到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我们更应该强调总体性、当下性、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这也是在我们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取向和定位。我们的优势、特色在于它是处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工作格局中,所以视野应该更开阔,追求浑厚感,多学科、多艺术门类相互借鉴。如此差异化定位,才会为推动中国的书法篆刻评论作出独特的贡献。

  罗卫东表示,浙江大学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揭牌以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的成立高度重视。浙江大学会全力做好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规划。浙江大学的人文社科力量还是很强的,一方面我们在准备减少博士点,但同时对于艺术学、设计学等与国家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价值建设以及艺术发展、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还是会大力、重点地予以发展。不仅如此,还要连接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方面的研究力量,让文艺评论更加厚重,更加严谨,更加符合提升民族基本价值观和构建世界共同价值观的大目标。田宇原表示,浙江是两块“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授牌省份,这也说明浙江的文艺评论在往前走。浙江大学是全国很有影响的大学,有学术地位,有大量的博士点。他非常赞同加强文艺评论方面的博士点建设,因为文艺的发展需要文艺评论来引领。只有把文艺评论工作做好,我们对文艺的视角、对文艺的判断、对文艺的价值观的把握才会准确。有了正能量的文艺评论,中国文艺才能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举行。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决定,聘请陈振濂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曾来德、朱培尔、朱以撒担任副主任,朱培尔为秘书长(兼) ,方爱龙、李一、王伟林、俞少平为副秘书长,白锐等28人被聘任为第一届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庞井君为委员们颁发了聘书。据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调研,已经设立理论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戏剧戏曲艺术委员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今后还会推进音乐舞蹈艺术、曲艺杂技艺术、美术设计艺术、影视艺术、传媒工作、艺术产业研究、网络文艺研究等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发挥各门类文艺评论家的作用。

  陈振濂对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的下一步工作作了规划设想。他表示,书法篆刻的评论已有相当积累,这是我们遴选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的主要依据。我们特别在意委员在书法篆刻评论方面积累的业绩。但是,书法篆刻评论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成果不集中,成果呈现方式也比较零散,评论文章比较关注具体的作品和表达方式。而大学对每一个书法现象的评价背后的学理支撑非常重视。中国书法艺术评论,在艺术自觉上比美术滞后,所以需要加大培养力度。我们编辑《中国当代书法篆刻评论·第一卷》 ,思考的是怎样使评论学科化,而不是因人而异,散漫无序,缺乏比较深入的学理支撑、人人公认的规则的支撑。书法篆刻艺术评论今后要起的作用,是率先提出书法篆刻艺术评论的价值观、方法论,要重视与具体的作品、书家之间的衔接互动,更要关注作品背后的规则。目前,无论是地域性的学派还是大学学派,在书法篆刻艺术评论方面都还没有成形。我们要通过各位委员的努力,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当天还进行了《中国当代书法篆刻评论·第一卷》的首发式。该书将书法篆刻方面的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历届获奖论文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们近期所撰写的论文汇编成册,共48篇。据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将在注重学术引领的前提下,每年出版1本书法篆刻艺术评论文集,对本年度书法篆刻领域的大事件、艺术现象等进行深刻评判与思考,力争肃清不良风气,正本清源,展现书法篆刻艺术之当代风骨。

  当天下午和晚上,“现象·观念·方法——当代书法批评论坛”在杭州白马湖动漫文创园举行。作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成立后举办的首个活动,本次论坛就书法篆刻艺术领域的创作风格、评审机制与标准等多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书法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经典的书法篆刻艺术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文艺能给予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今后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创作、研讨、交流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书法篆刻创作和艺术欣赏等培训,锤炼艺术修养和人格修为,力争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发挥书法篆刻艺术在推动文艺创新上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书法篆刻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繁荣书法篆刻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本版发言摘登由本报记者蒲波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本版图片由丁以婕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