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梅花奖30年大事记
  来源:中国艺术报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

  《戏剧报》(《中国戏剧》杂志前身)在1983年第12期和1984年第1期上,刊登了将举办“一九八三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评选活动的启事。

  1984年初

  “一九八三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评选委员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命名中青年优秀演员奖为“梅花奖” 。

  评委会提出了“不照顾剧院团、不照顾剧种、不照顾地区、不照顾名演员、不照顾行当”的“五不照顾”原则,并坚持“获奖演员必须德艺双馨”的原则。

  1984年初

  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代主席、著名画家吴作人应《戏剧报》要求,为“梅花奖”挥笔作画。所作红梅图影印在精美的白瓷挂盘上,作为梅花奖获得者的奖盘。

  1984年3月

  首届梅花奖评委会投票产生第一届梅花奖获得者15人。戏曲:张继青、叶少兰、任跟心、晓艇、刘长瑜、李维康、郭泽民、谷文月、刘玉玲、王蔓苓;话剧:李雪健、尚丽娟、刘文治、冯宪珍、蒋宝英。

  1984年4月

  首届梅花奖授奖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习仲勋、余秋里、谷牧、陈丕显、张爱萍、王昆仑、钱昌照、朱穆之、贺敬之、阳翰笙、周巍峙等领导到会祝贺并为获奖者颁奖。

  1989年4月

  第6届梅花奖颁奖大会首次走出京城,在深圳举行,之后在全国各地举办颁奖活动。

  1994年3月

  梅花奖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并首次评出茅威涛、刘芸两位二度梅。

  1997年3月

  梅花奖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剧协联合主办。

  2000年3月

  梅花奖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

  2002年3月

  梅花奖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三度梅) ,并评出首位梅花大奖获得者尚长荣。

  2005年6月

  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中国文联与各文艺家协会申报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的批复》的规定,中国戏剧梅花奖并入中国戏剧奖,成为中国戏剧奖的子项之一,并由一年一评改为两年一评。

  2009年4月

  梅花奖评奖办法进行重大改革,梅花奖走出京城,以大赛形式分南北赛区公开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