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光而行的诗者
——读艾诺依诗集《山河万朵》
栏目:品读斋
作者:杨清茨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得诺依出此诗集前,曾致电于我咨询书名是《山河朵朵》还是《山河万朵》为好。当时听到这个书名时,心中便期待得很。几日前她将诗集赠予我时,我从头到尾细细地读了一遍。

  近日在北京外研书店举办的《山河万朵》研讨会上,群贤毕至,未至者亦视频予以祝福。我应邀在列,在交流时也说了几句:艾诺依的诗歌,表达了一位青年作家的大爱情怀,传播了文化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是一部追求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作为90后作家,她的诗歌可圈可点。一本诗集出版前后,是要经历很多道心理程序和物理程序的,出过书的人都知晓,也许只有“殚精竭虑”这四个字方可意会。就好像是作者将自己的身躯和灵魂,置身行走在大地的河床上,捡拾了五光十色质地不同的珠宝玉石,带回到家里,放在案几上,开始入神打量,继之用器具和心智打造,再用精气打磨一直到成型,然后用“心之密线”串联起来,戴在自己的脖颈上或是珍藏在自己的匣子里。当作品成集付梓后更为重要的是要面对读者,面对形形色色的读者,这是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必然要接受的检阅和考验。

  作者和读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假设作品是一面镜子,那么只有作者和读者同框,互为映照,互通有无,互为表里,这才使得作品获得意义。只有通过阅读作者的文章,方能领略到在这本作品集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奥义。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墨卷方至恒。我作为一名诗人、一位读者,当一本诗书在手,首先是要感受一下这本集子的整体气息。诗集《山河万朵》,我觉得书名的气息本就是诗意而美丽的。朵,树木花实欲垂,形象呼之欲出。万朵,让我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之诗:“千朵万朵压枝低。”似有春风施施然迎面吹来,暖暖的,柔柔的,春花朵朵盛开,在山河万里,在大千世界里。

  在这本集子中,作者娓娓而诗,阐明这些年来,时刻未曾忘记过自己的工作职责、家乡的树木河湖、亲朋挚友的深情厚谊。书名就是一本书的眼睛,是光聚处。作品的精神光芒辉耀着时间与空间,当我从这光芒四射犹如一扇徐徐启开的大门走进去,作者所要阐述的思想、释放的艺术魅力,犹如清风轻轻打开了一本书,一页页就自然地翻动了起来。

  作者是有自然情怀的。 《种花》诗文如是这般写道:“一朵桃花,立在枝头/语言缓缓离去/一朵桃花,立在枝头/老去的吻落在春天里/一朵桃花,立在枝头/从另一个自我上摘下/花与花聚集起来/于泥土的根部,驻扎/一生种花的人/在赶往云的路上”。

  此为这本诗集中,我颇为喜欢的一首诗。从这一段如行云流水、清雅的文字中看出,作者热爱美丽的花朵、热爱万物生长的春天,她将自己的心灵深处与自然景观、花草树木融为一体,由此抒发了对种花人的珍惜与赞美。“云想衣裳花想容”,美的事物,自古以来,不仅绝世佳人喜之慕之,于种花之人、看花之人皆是如此。

  文学的大海是作者的江河与读者的湖泊合流而成,文学的高峰是作者的大山和读者的峻峰合筑而起,文学的宇宙是由作者的恒星和读者的行星运行而成。基于如此,一个完整的文学生命,需要作者与读者精神的融合,缺一不可。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诺依在《致敬》一诗最后数行中写到:“假如,我老了/也穿着不愿脱下的警服/如同生根的树/揉一把薄雾,酿一杯阳光/时间也有重量/我们必须仰望”。

  古人这样写道:“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今人用今人的语言,古人用古人的文风,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回归。而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我来自哪里又知道了什么?我要去哪里后又要做什么?在回归中我的理想和希望在何方?这是一首写给自己也是写给许多人民警察的优秀诗歌,她给自己现在的职责及未来的工作目标指出了重要方向。

  当我读完这本诗集后,内心起了波澜。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诺依的诗歌作品构思多元,尽有湖光山色,映带左右;尽有立德立言,酬知酬愿;尽有稚子亲情,彰显母爱。

  当我以读者或者诗人的身份感受诗人诗体,除了心生殷切的祝福,还有更多的热望和新启。正如诺依《所有未曾相遇的日子》里所写:“直到有一盏灯闪过/生命的堤坝,誓言的走向/大地醒着,根植春天的念想/所有未曾相遇的日子/升起着弯弯曲曲的炊烟/跋涉也罢/奉献也罢/一切只为持光前行”。

  行文至此,窗外已是“起并明月霜天高”。我深深地感谢,因为诗歌,我们在千万擦肩而过的人群里默默相遇。我们欣赏赞叹可以激扬一切的文字,都是时光最好的见证。遇见诗歌,就像足踏星辰大海,头顶春阳万丈。诗歌的漫天星河,可以抚慰这世间烦忧,让天地间一切变得如此美好。

  诚愿诺依持光而行,拈春花朵朵,行山河万里,书诗词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