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弥陀巷42号
栏目:行走
作者:韩修龙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前天,我与现青再次去访朱自清故居,满意地走出来,直接拐进一条老巷子,曰弥陀巷,这个巷子的42号,为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故居。

  罗聘为金农入室弟子,其人全家皆善绘事,其父罗愚溪,其妻方婉仪,其女罗芳淑,其子罗允绍、罗允缵皆有画名。故居现存书斋曰“香叶草堂”,院内又有半亭曰“倦鸟巢”。

  这天我们去晚了,工作人员中午要回家,我们只在院子里稍停片刻。院子里,我看到了吴熙载写的篆书匾额“倦鸟巢”,还有李鱓写的对联:“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俗情。”原是陶潜的诗句,我喜陶潜“宿好”用的颇佳,不说素所嗜爱,而说宿好,真是文雅。我对这个小巷颇有好感,清静,幽深。巷内名居不少,拐进来时,就见弄口那里写有“吴氏旧居”字样的一处房子,罗聘故居里的工作人员说,扬州这里这样的房子院子很多,这里的人都习惯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很是服膺罗聘的有情有义,拜师金农,成为其入室弟子,当金农七十七岁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站,是由罗聘来料理他的后事。罗聘把恩师的灵柩抚归杭州的临平黄鹤山。不仅如此,金农去世后,他搜索师父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世。扬州雕版在旧中国就是大基地,自然,扬州的这一绝活也功不可没。

  整理师父的遗稿,有画稿也有诗稿。那一年,罗聘入京师拜谒名流,携《鬼趣图》,京城名士遍为题跋。次年回扬州,在天津因大雪受隔不得行路,罗聘正好携有金农诗作,便作了一番整理,又作得后记一篇。

  我对画家画鬼不敢期许,后来罗聘家室命运不佳,改为画佛。这就好,佛能度人,度人脱苦厄。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五月初,其妻方婉仪正患疾,罗聘却二次进京,一路游历,直到八月方到京城。方婉仪却已于五月十九日夜病逝于古广陵扬州,夫妻二人未能诀别,岂是画鬼鬼作祟耶?

  罗聘一家皆喜画梅,称“梅家画派”,方婉仪年幼即有“小才女”之称,惜仅四十四岁便没世。罗夫人不仅善画梅也能诗,其有《生日诗》云:“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罗聘画梅名世,应是缘于师父金农,金农的梅花,有好的书法用笔在里面,疏的好,密的也好。圈花在他这里还是用宋人古法,是两笔,罗聘的圈花墨梅,也是一瓣两笔,从师父那里学来。

  金农故居我是去过的,也就是汶河北路西那个小巷中的扬州八怪纪念馆。老馆长是现青的师父,而办公室主任是我的一位师兄弟。纪念馆是个空阔的大院落,一个大殿很气派,据说是金农平日念佛静坐的地方,大殿后面是个小院落,小院儿里植两棵桂树,桂花已谢,有残了的桂花依稀可辨,只是难辨是何色桂花。问工作人员,答说是金桂。一角又有一树芭蕉,高过房顶,立其前,一枚叶子便大过人,拦了拍照,叶子不算柄,与人同高。这里屋有三间,金农昔时居于此处,中间小客厅,东为卧房,西为画室,房间简净,无几样物件。当年罗聘在这里服侍师父又扶柩去杭州,不免是一把辛酸泪。

  在纪念馆门外不远处,有唐槐一巨株,千年大槐犹枝繁叶茂,传为“南柯一梦”的那一“柯”,和我们邯郸的那“黄粱一梦”并为古来美谈。罗聘扶师父灵柩路过此古柯,不知又有何感喟。

  我的乡贤刘大观,即与罗聘有着一定的交往。问刘大观研究会会长邵福亮老夫子:金农与刘大观有交往否?答曰查无资料。未几,我便哑然失笑。刘大观与罗聘尚小二十余岁,罗聘四十几岁死了师父,刘罗相交往时,金氏已不在人间矣。

  关于刘罗交往,有诗为证。刘大观在《玉磬山房诗集》卷四《邗上集》中,刊有《题罗介人梅花册子》诗数首,罗介人乃罗聘之子罗允绍,字介人,号铁砚道人。又有原注云:“丙辰年在京师,求两峰先生画巨幅梅花,值暑天,画意未足遽然了事。余笑谓老翁曰:‘意到而笔不到耶?笔所未到气已尽耶?’老翁喜,以余为个中人,又补画老梅一株,花数千朵,并以诗记一时韵事。”兹将刘大观数诗抄录于此:“其一,昔年老手画梅花,草草挥来不到家。说破花中疏漏处,更添繁蕊在横杈。其二,酒正酣时墨已浓,不禁芒角在心胸。笔端隐隐挟风雨,一夜空山起绿龙。其三,翠带红绡白凤凰,云軿露辇谒天阊。天宫事等人寰事,谁说仙姝不艳妆?其四,英才不用若无才,满腹牢骚写落梅。贴地寒云飞不起,何人拽上郁孤台?”

  在这里,我们知道了,刘大观不仅与罗聘这个“老翁”相友善,和他的儿子罗允绍也是相当熟识,于是,给罗允绍的梅花册页题诗,一题就是四首,可见刘氏与罗家父子的情谊不一般。正是不一般,当年“老手”罗聘画梅花,一不用心,刘大观就看出来了,马上就打趣,罗聘毫不介意,反以为快,便又为刘大观不亦乐乎地补梅一大幅!

  怎么能看出与罗聘的关系不一般?是求画“巨幅梅花”。小幅得之已喜,欲得“巨幅”,非老朋友不办!

  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大观与晚年时节的罗聘相交甚深,这个时候,金农已故去多年,刘大观与金农失之交臂,问题亦遂迎刃而解了。

  刘大观于《邗上集》中,《题罗介人梅花册子》诗自注“求两峰先生(罗聘)画巨幅梅花”的那幅巨梅,是求于何时?我在《刘大观年谱》中找到了答案,是在嘉庆元年(1796年)夏,“乞罗聘画梅花”。

  这个时候,邵福亮先生微信发来了他最新发现的刘大观题罗聘《香雪图》跋与诗。其跋曰:“香雪仙史体姿贞静,德性娴雅,为达斋先生金屋所贮第一人。丙辰(1796年)夏,予自开原起师。达斋属予题诗以示都丹青好手,使作图。今之以画著名者,无出罗两峰公,因语两峰图之。”此跋是在说明请罗聘画梅图的起因,是因朋友要求以请之。

  刘大观诗名播四方,动京城,刘氏亦颇自负,有求必应之,故在此《香雪图》亦题诗四首:“其一,不是争艳夺媚花,神清骨瘦玉无瑕。罗浮迢迢孤山冷,宜在金枝玉叶家。其二,庭列金钗十二行,春风着处总芬芳。阑中漫引朝元口,不许梅花吐暗香。其三,绿叶成阴子满枝,蛾眉怕到色衰时。君家自有宜男草,莫诵当年小杜诗。其四,子建才华世所无,不逢公干亦嫌孤。金针绣出新花样,先索题诗后索图。”

(韩修龙 河北省邯郸市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