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的挪威海
栏目:旅途
作者:郭蕾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我保存有一张从格里格( Edvard Gagerup Grieg )故居博物馆买的明信片,上面是格里格和夫人尼娜在钢琴边妇唱夫弹的情景。格里格的花白头发像贝多芬那样向四周绽放着,眼神宁静而专注,胡须齐齐地堆蓄在嘴唇上,悄无声息地透露出他的思索和内敛。他看上去神态亲切,儒雅却也朴素,和普通挪威人几无二致,甚至不像典型的挪威人那样高大健硕。格里格身材瘦小,然而在挪威音乐文化历史中,他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巨人。</p>
<p>  多年之前,第一次来挪威时,我先生在我到来之前就制定和安排好了一趟去挪威北部的旅行。我看到行程中会途经卑尔根( Bergen ) ,就马上向他提出我的心愿,拜访格里格故居。他研究了下时间表,有些为难地表示,我们只是从奥斯陆坐火车到卑尔根转邮轮,时间很紧张,只能到时候碰碰运气看。</p>
<p>  位于挪威西海岸的卑尔根从12世纪起就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城市, 1843年格里格就出生在这里。格里格的母亲是卑尔根当地著名的钢琴家和作家,每周都会在家中举行家庭音乐会,有很高的音乐文化修养。格里格6岁起跟随自己的母亲学习钢琴, 9岁作曲,很早就展露出非凡的音乐才华。</p>
<p>  格里格生活的年代正是挪威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民族意识觉醒的历史时期。之前的挪威因为弱小,被强大的邻国丹麦和瑞典强迫联盟,度过了如漫漫长夜般黑暗的“四百年之夜” 。此时在文化艺术上民族意识觉醒,体现为艺术家们努力收集整理出版民间故事神话、诗歌、歌曲。格里格深入山区民间,记录牧人的吹管乐,西部峡湾八根弦的小提琴演奏的乐曲等。他坚定了自己是个挪威人的音乐信念,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展现出日益增强的民族创作风格。著名的作品编号16 《 a小调钢琴协奏曲》就是在那时写就的,作曲家当时年仅24岁。</p>
<p>  1874年格里格迎来了为易卜生戏剧《培尔·金特》配乐的辉煌成功,一时间作曲家本人在国内外名声大振。甚至于有种说法,虽说戏剧创作在先,配乐在后,却是格里格的音乐成就了易卜生戏剧《培尔·金特》的旷世盛名。</p>
<p>  1885年以后,格里格回到故乡卑尔根,在郊外建造了一栋别墅,从此便和妻子家人一直生活在这里。我多年前的这第一次挪威旅行,心心念念想去拜访的便是格里格自1885年后直到去世所居住的郊外别墅特罗尔德豪根( Troldhau - gen ) 。以我自己后来在挪威的多年生活经验,我知道,那是典型的挪威人喜欢的生活状态:居于乡野,隐于尘世,天然舒适,安宁平和。</p>
<p>  从奥斯陆出行去卑尔根,那次我们选择了朝发夕至的卧铺列车,是傍晚时分到达卑尔根的。转邮轮是当天夜里,没有其他时间可以利用,因此尽管知道格里格故居博物馆有可能已经关门了,我们还是不管不顾地乘车前往了。</p>
<p>  下车后,又步行了一段路。先是穿过一片开阔地,然后是一段林荫道。路掩在一片小小森林中,那些树高大挺拔,是典型的挪威森林的样子。我后来读到小说《一篮枞果》 ,总是把小说中格里格与小姑娘达格妮相遇的森林,就想象在这片森林中。</p>
<p>  按图索骥终于来到特罗尔德豪根别墅,希望它依然开门的侥幸没有实现,博物馆还是关门了。正当我心有不甘地趴在玻璃上向里面看时,听到有脚步声,抬头一看,走过来一个挪威男子,上前询问我们是某某旅行团的吗,原来他是在等人。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脸上浮现出略略失望的表情,显然他已恭候多时了。但这失望没持续几分钟,静谧而空无一人的林荫道上忽然驶来一辆白色的旅游大巴车。片刻工夫,下来一个旅行团的游人。原来,这个旅行团预定了这个参观时间,故居博物馆专门为他们重新打开了大门。一个中年男子引导大家鱼贯而入之后,走到我们面前问好握手,自我介绍说是这个团的导游。不用多说他就已经明白我们是两个没有赶上开放时间的游客。这个金发男人爽快地说:“欢迎你们!算我请客,直接进去参观吧!待会还赠送一场音乐会! ”这个戏剧性的奇遇让我又惊又喜,庆幸自己真的好幸运。</p>
<p>  这栋别墅是挪威典型的木质结构房子。建造在森林深处,面向大海的宁静一隅。它的外立面木板被漆上淡淡的鹅黄色,门窗则变化为深绿色,从色彩感官上让人很有春天的联想。屋内的陈设完全忠实于格里格生前居住时的样子,连三角钢琴上格里格母亲和妻子的照片摆放的位置都丝毫不差。这两位都是格里格挚爱一生的女性。母亲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领着年幼的他走进音乐学习的大门。妻子尼娜是一位优秀的歌唱家,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也是格里格的表姐。两人自1867年喜结连理之后一直相濡以沫,情投意合,常常夫弹妇唱,其乐融融。格里格创作过不少精致隽永的声乐曲,尼娜美妙的歌声应该也是其创作灵感之一吧。</p>
<p>  除了这栋“很春天”的大房子,在更加靠近海的地方还有一个类似挪威寻常人家储藏花园工具(bud)的小红房子,只有几平方米大。这个不起眼的小房子却是格里格最为钟爱的“创作室” 。房子有一扇窗户整个面朝大海。就在临窗的地方,放了一张书桌,坐在桌边,海水,远山,山上的森林,蓝天白云,全都尽收眼底,悄然成画。这是一幅再典型不过的挪威自然景致,瑰丽秀美,又静谧内敛。</p>
<p>  我试图去想象一百多年前作曲家坐在这里,面对此情此景的心情。经历了在外面世界的探索,作曲家回到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土地。眼前这片挪威海的海水一直天然地流淌在他的血脉里。他不想成为巴赫、贝多芬,他用他的音乐告诉世人他就是一个这方水土养育的挪威人,他的音乐里有山妖(troll)的舞蹈,有蜿蜒的峡湾,有午夜的阳光,有险峻的挪威山和包容一切的挪威海。他用鲜明的挪威民族音乐特征创作把挪威标在了世界音乐版图上。</p>
<p>  那位慷慨的旅行团导游说得没错,参观结束后,在偌大的故居音乐厅里,一位当地的钢琴家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格里格的仰慕者们,奉献了一场格里格钢琴作品音乐会。三角钢琴摆放的舞台后面全是巨大的落地窗,窗外咫尺之遥就是格里格的那片挪威海。坐在观众席上由上而下看过去,钢琴家俨然毫无隔阂地身处大自然之中,被挪威海的海水包围了。那些从格里格笔下流淌出来的音符,此刻随着钢琴黑白琴键的起伏,又流淌进这片给予格里格生命、灵感、热爱的海水,水乳交融,不可分离。</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