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意识才有文化定力和坚守
作者:戴清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从文艺评论工作的顶层设计、格局规划到邀请全国一流的艺术理论、各个门类艺术的专家学者来授课研讨交流,安排“骨一滇”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云南昆明举办,简称“骨一滇” )学员共同切磋,开展文艺评论领军人物培养路径探索等研讨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观摩和参观,让我们收获非常丰富。在听专家的讲座和与同学们的交流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强大的文化定力和文化自觉。

  我认为,对不同艺术门类的知识信息、研究范畴和方法的学习,有利于我们更加宏阔客观地把握中国艺术发展,而不是陷入认识上的狭隘和偏颇。我们要做有力度的评论,这个力度来自于哪儿?我认为评论者首先要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人文艺术学科原本就是关于意义生产与价值架构的领域,如果我们在责任意识上含糊了,又何谈文化定力与坚守?在“骨二苏”的集体当中,我感觉同道颇多,我们每一个人并不孤独,面对当下的现实难题,我们不必怨天尤人、妄自菲薄,我们有一个温暖的集体。

  评论家既需要理论的积累,更需要面对文化现实难以抑制的发声愿望与论辩激情。从这里出发,我们凝聚了更多的力量,相互关注,共同发声,共同做事,和社会更多的同道一起不断扩大我们的声音和影响力。中国文联这个平台,无疑是高瞻远瞩、功莫大焉,这次的学习研讨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研究、开展评论以及文化立场定力的形塑、强化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学员之间的联手与多方面的合作也将展开,我们从此更有力量。

  最后,我想谈谈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没有解决的困惑。一个就是评论的专业性和及时性的冲突。学院派批评有优势也有劣势,学院之外非专业非理性的批评声音常常呈压倒之势。学者费劲写出来的文章很可能反响寥寥,评论其实需要短平快、及时出击。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话语方式的问题,即学术文体和网络语言如何协调、学术文体的实事求是作风和网络标题党、粗鄙化写作如何协调。当下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尤其突出。

(戴清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